一戶人家牆上掛著老鐘,雖然老鐘每天滴答滴答的按時走,可是它的外表實在太舊了,主人終於決定買個小鐘來替換它。
交接時,老鐘叮嚀小鐘說:「要好好負擔起報時責任啊,秒針每年總共要走三千一百五十三萬六千次,不要累壞了呀!」
小鐘一聽,擺錘每年居然要晃動三千多萬次,簡直不敢相信自己能做到。
老鐘安慰它:「別怕別怕,只要你精準的擺動每一秒,不要多,也不要少,就行啦!」
小鐘疑惑的問:「就這麼簡單嗎?」
老鐘說:「就這麼簡單!」
小鐘照著做,不知不覺一年過去了,終於完成了三千多萬次的擺動任務。
這個故事讓我想到《孫子兵法‧兵勢篇》裡的一段話:「凡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鬥眾如鬥寡,形名是也。」孫子說,管理的關鍵就在於「分組分工」,和老鐘的話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戰爭領域中,高超的技巧往往來自於經年累月的練習與琢磨,但是在管理上,卻有一種簡單且威力強大的心法,那就是把千軍萬馬當成小部隊看待,因為如果問題太過龐雜,便很難釐清方向,一旦經過分割,拆解成一個個細節之後,狀況變得單純,答案也呼之欲出了。
世間若有聰明藥,就是把「看似艱難的事情」,切割成「許多小單位」,再分別去執行,這樣自然比較容易處理。
打仗也適用這道理,做為一個高明的將領,要看清楚整個情勢,牢牢把握住錯綜複雜、環環相扣的各種關係結構,識破戰場上可能出現的大小問題,才能運用戰術克敵制勝。
如〈九地篇〉所說,在攻伐大國之前,先了解各諸侯國的企圖,然後利用嚮導帶路,摸熟戰場,包括山林、沼澤等地形;然後按部就班的完成布局,再積極的封鎖進出的關口、停止與敵國使節往來;最後尋找可乘之機,突擊敵人最在意的部位,如能照顧到這些細節,就能爭取戰爭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