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節日之一,與之有關的歷史名人有哪些呢?
屈原:最著名的端午名人當然非他莫屬。屈原是戰國時楚國名臣,也是位大詩人,《楚辭》大家裡的首獎,他寫的《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在文學史上那就是武林盟主。傳說屈原在端午這天投汨羅江自殺殉國,當地百姓划船來相救,他們怕魚蝦吃屈原屍體,紛紛把米團投進江中,逐漸演化為端午節划龍舟、吃粽子的習俗。至今,在許多人印象裡,端午節就是紀念屈原。
伍子胥:這是另一位鼎鼎大名的楚國端午名人也。他是春秋時吳國大夫,一生極富傳奇色彩,吳王夫差聽信讒言,令他自殺,他臨死前說要將雙目懸於國門之上,看越國滅吳。夫差聞言大怒,令取伍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端午亦傳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曹娥:是東漢的一位孝女,其父溺死江中,她號哭十七日,於端午日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從此,她所住之鎮更名曹娥鎮,殉父之江為曹娥江。
這三位的死都與端午節的起源有關,那麼有沒有名人出生在端午節那天呢?當然有:
孟嘗君田文:《史記》裡記載齊國的孟嘗君生於五月初五,其父田嬰認為他是惡月惡日出生,很不吉利,曾極力主張扔掉他。孟嘗君後來建立一番功業,成為戰國四公子之一。
大將王鎮惡:是東晉大將,也是端午日出生,家人不想要他,祖父前秦丞相王猛卻不這樣看,他給這個孫子起名「鎮惡」,希望他能鎮住惡運、振興家族。王鎮惡不負所望,歸晉後成為一員猛將。
宋徽宗趙佶:趙佶五月初五日一出生,老爹宋神宗就把他趕到宮外寄養,長大後才回宮。沒當皇帝前,趙佶封號是端王,這個「端」是其封地「端州」(今廣東肇慶),也可能就是指「端午」。宋徽宗不負老爹「期望」,把宋朝搞得一團糟,乾脆亡國,自己也和兒子宋欽宗一起去金國坐井觀天了。
古往今來,有關端午的詩詞文章數不勝數,其中不乏名家,像唐代的杜甫;宋代的歐陽脩、梅堯臣、蘇軾、張耒;明代的湯顯祖,近代的老舍等。
在這些端午達人裡,唐玄宗李隆基的文釆算不上出色,其皇帝光環卻非常耀眼。他寫過一首端午詩,而且流傳了下來:「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詩雖乏善可陳,但總算詞通意達,那頂「端午詩皇」的桂冠是沒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