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周三端午節,許多民眾會以粽子當正餐,又擔心熱量高、吃不飽,當點心又過量,運用一些技巧,可讓你健康吃粽子。營養師提醒,應注意飲食均衡,搭配當令蔬果等,補充粽子的不足。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營養師黃莉婷說,吃粽子少沾醬、配蔬果,就能無負擔。小巧的甜粽、鹼粽,吃一顆當點心不覺得有什麼,一次吃兩顆,還淋上糖漿,可是熱量陷阱。
國健局副局長孔憲蘭以自身經驗指出,粽子當正餐,一餐頂多吃一粒,最適合配清燙的原味青菜,或涼拌小菜或冬瓜湯、番茄湯、竹筍湯等清爽菜湯,餐後搭配清茶及新鮮水果,腸胃無負擔。
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說,吃粽子當正餐不見得會飽,下午嘴饞想吃零食時不妨嚼食無糖口香糖。有研究顯示,這有助於降低吃零食的口腹之欲,幫助減少熱量攝取。
台北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指出,有關端午節的諺語是「吃茄吃到會搖,吃豆吃到老老」。在這個時節中,吃菜豆是長命百歲的好兆頭,吃茄子則是健康的象徵,茄子具有纖維,紫色外皮含花青素,具有抗氧化物功能。
當令蔬果很多,還包括絲瓜、蒲瓜、桃子、李子等。
台大醫院營養室主任鄭金寶建議慢性病患者食用粽子,應諮詢醫師或營養師,及減少正餐主食的攝取量。
北市立聯醫忠孝院區中醫科主任許毓芬說,吃粽子容易造成肚子脹氣、消化不易,建議可搭配內含山藥、茯苓或薏仁、芡實、蓮子的四神湯,有助於腸胃消化吸收。
孔憲蘭提醒民眾,粽子未食用完畢,一定要冷藏或冷涷保存,要食用時,一定充分加熱,以免造成腐壞,導致腸胃不適甚至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