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增生爆警訊 海洋生態恐失衡

羅智華 |2013.06.07
3089觀看次
字級
顏色斑爛的水母在地中海裡優游的景象是動人美景,但數量爆增亦成 國際關注問題。圖/法新社
海龜是水母天敵,圖為保育義工將海龜野放至海邊。圖/美聯社
曼波魚等大型魚種亦以水母為食,但人類過度捕撈已使魚類大量減少。圖/駱焜祺

對喜歡海洋生物的大自然愛好者來說,體態輕盈的水母無疑是藍色世界中最美的生物之一,尤其當牠們圓傘狀的身體透過一收一放在海洋中緩緩移動時,其曼妙舞姿就如同芭蕾舞者般令人目眩神迷。然而,「凡事過猶不及」,這群海中嬌客固然姿態優美,但如果整片海洋中只剩下水母這種生物的話,那可就教人擔心了。

聯合國農糧組織日前就發布一項研究報告,並對世界各國發出警告,表示研究發現海洋中的水母有大量繁殖與增加現象,若國際不及時因應,水母這種無脊椎動物未來很可能取代魚類原本在海洋世界中的數量,成為「海洋新霸主」、導致生態失衡。

據統計,全球海洋中約有兩百多種水母,分布於各地水域中,從熱帶、亞熱帶到溫帶水域都能見到牠們蹤跡。而不只聯合國提出警訊,在台灣南部的嘉南大排、四草湖水域一帶,也有民眾發現這裡出現不少海月水母及端鞭水母等生物,引發環保人士的關注。

相信許多人都在水族館或海邊見過水母這種生物,但對於牠的生態卻不見得知道多少。前陣子國內曾興起一股飼養海月水母的風潮,不少水族館業者將一隻隻水母放在透明圓罐裡販售,吸引許多大朋友、小朋友購買回家當寵物,但水母並不像小魚小蝦那麼好養,很多人因為不了解水母的生態習性,導致養沒多久,就讓水母不幸死亡,也有人因新鮮感消失,索性將水母就近放生至住家鄰近的池塘,影響當地生態,相關情形也引起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教授羅文增的注意,大聲疾呼民眾不要隨意將飼養的水母放生到水池中。

「水母六億年前就已出現在地球上,可說是相當古老的生物」羅文增表示,在浩瀚大海中,水母主要扮演掠食者角色,屬於無脊椎動物的牠們,會利用身上具有刺細胞的觸手來捕食海洋中的小型浮游動物、魚苗、小蝦等。

這陣子不少海域都發現有水母大量增加的情況,分析箇中原因,羅文增認為這與「全球暖化」、「海洋汙染」及「濫捕魚類」、「興建人為消波塊」有關。

他進一步解釋,全球暖化會導致海洋增溫,而海洋汙染則會造成水質優養化,這兩種因素都會使得海中浮游動物增生,讓水母食物來源更為豐富,因而數量大增。

羅文增指出,海洋生態本來就是「環環相扣」的關係。以水母來說,其天敵主要為海龜及曼波魚(俗稱翻車魚)等大型魚類,但這些年人類大量捕撈魚類以滿足口腹之欲,使得水母天敵日益減少,無形中亦助長水母數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