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與劉長樂對談 廣結善緣 走上成 人間社記者陳昱臻大樹報導 |2013.06.07 語音朗讀 256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後中)與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劉長樂(後右),四日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的菩提廣場對談,由鳳凰衛視記者彭詩婷提問。佛光山弟子現場聞法。圖/人間社記者慧延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 圖/人間社記者戴小同 鳳凰衛視總裁劉長樂。 圖/人間社記者陳碧雲 【人間社記者陳昱臻大樹報導】人人渴望成功,成功的定義是什麼?成功的條件為何?如何走上成功之路?修養是做人處事重要的一環,該如何養成?鳳凰衛視《世紀大講堂》節目製作單位,為探討這兩大議題,禮請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與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劉長樂,分享人生智慧。一位佛教界一代大師、一位媒體事業有成總裁,四、五兩日分別於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菩提廣場及玉佛殿,暢談成功關鍵與修養之道,由鳳凰衛視記者彭詩婷提問,星雲大師和劉長樂對答,以下為兩人充滿生命智慧的見解: 問:人人渴望成功,成功的定義為何? 星雲大師:舉世的人都希望成功,但不一定人人都能成功,不一定有地位才能成功,也不一定家財萬貫就能成功。 成功最重要的是要正派、有道德,被人認定是君子,給人接受及讚美,對人類有利益及影響力,在思想上能影響別人,在學術教化及行為示範,能作為社會大眾的表率,對社會有影響,皆是成功。 劉長樂:從佛法的角度言,一個人確立人生目標,向這個目標努力,這是成功的過程,但過程中,「發心」很重要。沒有星雲大師當年的發心,就沒有今日的佛館;佛陀當年發願,經過出家、苦行、悟道,邁向成佛的艱辛過程。在佛陀和大師身上,成佛與成功是緊密結合,他們的成功令我們欽佩。 樹立典範 才算成功 問:在做人處事中,如何培養成功條件? 星雲大師:在文學上有造詣,是文學的成功;科學上研究成功,對人類社會有益,是科學的成功;待人好、正派、負責、勤勞、不傲慢,對人和氣,則屬於做人處事上的成功。 劉長樂:成功要有三個「立」—立志、立德、立身,立志後,經過漫長的立德過程,最後才能立身,因此「立志」對人的成功很重要。 成功的人首要確定目標,沒有目標及立志就無法發心,沒有發心就很難成功。 問:大師辦學、辦報紙、辦電視及文化事業,覺得自己成功嗎? 星雲大師:這談不上成功,只能說是對社會盡一分心意,造福利益社會大眾。 人要成功,除了事業,在心念及言行舉止上,也要樹立為人的典範,才算成功。 至於我個人不能說是成功,只是因為我心中物質欲望少,心中只有大眾,我是眾中之一,沒有特權,一茶一飯與大家一樣生活,我僅是比大家多發心,心如田地,開發就能播種,未來就有收成。 助緣愈多 成就愈大 問:請談談年輕人的通病,並給年輕朋友成功的建議? 星雲大師:年輕人的通病是沒恆心、不耐煩、不知感恩報恩、不知融入大眾、不重視道德倫理,只重視個人利益,看重個人的金錢、愛情,因此是不安定的。 現代年輕朋友,不一定總是要往外追求,要看住自己的心,觀察自己的心,重視人格道德。 年輕人要看到將來,眼光放遠,把重心放在人格培養上;這個社會沒有大眾不能成功,成功需要很多助緣,能有家庭、事業、朋友的管道,管道愈多、將來成就愈大。 社會青年要秉持「慈悲喜捨」的四無量心處世,慈是給人快樂;悲是為人拔苦;喜要將歡喜散播全世界;捨則是說好話讚歎他人、服務人群,能捨就能得,皆是增長未來、成就前途的資糧。 劉長樂:年輕人「自立」很重要,不要一天到晚換工作、換朋友、換愛情。 如果根本不會游泳,換再多游泳池也沒用;如果根本不愛工作的人,換再多工作也沒用;不懂愛情的人,換再多男女朋友也沒用,因此自立很重要。 面對困難 昂首挺胸 問:俗語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請教大師,吃苦是成功的方式嗎? 星雲大師:年輕人要「多吃苦」,苦是磨練、是增上緣,在苦中學習,刻苦銘心。 人生如同花朵不能長久,不能承受大風雨水的滋潤,怎能禁得起時間考驗?面對困難要昂首挺胸,要想辦法禁得起風霜雨雪的磨練。 至於如何成為「人上人」?我以「四弘誓願」說明,「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人上人」不一定在境界上有分別,而是在學問理念、思想、氣質、悟道方面,能比人多一點、比人強一點,青年應當要立志往好的方面多學習。 演繹失敗 走向榮耀 問:如何看待成功與失敗? 劉長樂:成功與失敗皆是過程,其間互有因果關係,幸運和不幸,成功與失敗,如同筷子兩隻,缺一就無法吃飯。 像是著名漫畫「Peanuts(史奴比)」作者查爾斯‧舒茲(Charles M. Schulz) 的一生,從小埋首畫畫,即使畫作被迪士尼公司退件也不放棄,繼續將自己失意、頹喪的過程畫下來,最後畫出「Peanuts(史奴比)」而一舉揚名。 漫畫中的主角查理‧布朗說:「一個失敗的人,把失敗故事用漫畫演繹出來,獲得成功。」 給人歡喜 順勢出力 問:如何走上成功之道? 星雲大師:不一定要做大人物才成功,做小人物、普通的學子也能成功。 孔子弟子顏回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那是成功的人生;住在小房子裡的夫妻,生活美滿、談笑歡喜,也是成功,只要不破壞別人、不嫉妒別人,有多少、用多少,就是自己的成功。 成功要靠管理學,先把自己管理好,才能管理幹部、部下,幹部管理好,群眾就好了,更要廣結善緣,以真心、誠信,以及給人歡喜,肯給人才能成功。 劉長樂:以鳳凰衛視為例,因希望在英語媒體主導的世界,華語媒體能有名副其實的地位和生存空間,因而「發大心」讓華語媒體走向全球。 此外,也要「順大勢」,依循中國改革開放的措施,然後「集大成」,匯集華人的媒體菁英團隊,把東西方媒體的精采節目集其大成;最後更要「出大力」,要吃苦,埋頭苦幹才能成大事、建大業。 大眾優先 修身養心 問:做人要有修養,該如何做才稱得上有修養的人,請大師談修養的定義? 星雲大師:桌子壞了要修補,衣服破了要修補;房子漏水也要修補,人不健全也要修補,這就是修養。 真正有修養的人,是養成好人之氣質,有修養的人不畏懼生死,有道德勇氣且見義勇為,不沽名釣譽、不自私自利,以大眾利益為優先考量,這才是修養。 有修養的人,內心有力量,勇敢有智慧,有氣質。中國人的未來就是有修養,修養得很有涵養,讓人見到就覺得不同凡響。 有修養的人不要求別人,凡事反求諸己,反省、觀照與檢視自己的言談是否得體,舉心動念上對天地、下對良心,並覺得自己在群眾中無愧我心。 劉長樂:「修養」二字,我解讀為修身養性、修身養心或者是修行教養,「修養」在儒家思想中有許多論述,心很慈悲、性格柔和、智慧高遠、道德愛人皆是修養的條件,「修」養,要把自己「修」成功,「養」成功。 勤修三學 熄滅三毒 問:想有所修養的人,如何對治貪瞋癡煩惱? 星雲大師:貪瞋痴等煩惱不容易降伏,「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以慈悲正念、般若智慧應對,就能降伏許多煩惱。要有修養,從戒定慧開始,戒而不瞋,定而有力,慧解實踐,戒定慧即是降伏煩惱的修養。 劉長樂:「立志、立身、立德」是修養很重要的環節,因此以戒定慧三學,對貪瞋痴三毒,勤修戒定慧,熄滅貪瞋痴,這就是修養的過程。 問:在修養人格的過程中,如何觀照自己內心? 星雲大師:若以「國王」譬喻「心」,「身體」就如同村莊,住著眼、耳、鼻、舌等人民,能管好人民的,就是好村莊。 心也如同猿猴,可以跳動不停;心也會有煩惱,好心生起時如同上天堂,一旦壞心生起,彷彿下地獄,因此,需要好好控制掌握我們的心。 時時刻刻把心放在佛法上,就是最好的控制;把心放在道德慈悲層面,用心思在做好事上,出現的就是慈悲心、忍耐心、利眾心,則能無事不辦。 修養就是把事情看清楚,把人我是非看清楚,不隨意逞匹夫之勇,所以修養要靠平常練習。 拔苦與樂 藉境練心 問:有修養的人不生氣嗎? 星雲大師:生氣免不了,但要明白生氣原因為何,若是為自己利益,則沒有生氣必要。為了國家、大眾及福利社會的問題,利於大眾則要有道德勇氣,這也是修養。 問:慈悲與修養的關係如何? 星雲大師:慈悲就是修養,有修養的人就會慈悲。如何培養慈悲心?慈就是給人歡喜,悲就是幫助別人解決痛苦,時時刻刻為人解決困難,不斷提起慈悲心,就能增長慈悲心。 問:修養是否要透過苦行僧方式,才能修養身心? 星雲大師:日常生活是最好的修養,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眾生不怕因、怕果,但下到地獄才悔不當初,所以修養自心,因和果都應該留意。 「修養」口說無用,要做才有益處,說得口沫橫飛,於事無補。若遇到別人罵我們也不計較,雖然看起來像是吃虧,但假如大家藉此學習修養,吃些虧也無礙,到處讓人又何妨呢? 前一篇文章 禮拜佛陀舍利 整點新制上路 下一篇文章 星雲大師宜蘭弘法60年 佛光人尋根 熱門新聞 01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2退休之後2025.05.01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5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6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7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8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9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10【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緬懷星雲大師 全球佛教學者暢談人間佛教245校雲端交流 凝聚三好共識推廣生命教育 林聰明獲特殊貢獻獎西方寺瑜伽課 接引民眾結法緣元宵乞龜 390兩大金龜亮相基督城地震10年 佛光山領眾祈願 作者其他文章0419 佛光99 郵山環水百里騎 3500車手挑戰交響樂音 傳遞真善美星雲大師說佛法真義 老病死生佛門一日初體驗 交換師生擁幸福平安燈會圓滿 全山出普坡迎信徒香會 佛光人朝山禮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