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璟綜合外電報導】日本三重縣伊勢市伊勢神宮十月將舉行傳承一千三百多年的「式年遷宮」遷御儀式。神宮博物館「式年遷宮紀念遷宮館」即日起展示將供奉在新社殿的四種寶物複製品,包括由六十名工匠歷經九年製作的木雕御馬、名為「唐組平緒」的刀柄纏繩等,還透過視頻介紹其製作過程。
神社是日本人禮拜與祭祀神道教神靈的社屋,伊勢神宮是日本古老神社之一,是位於伊勢宇治五十鈴川上的皇大神宮(內宮)、伊勢山田原的豐受大神宮(外宮)、別宮、攝社、末社等逾百家神社的總稱,每年吸引數百萬人前往參拜。
伊勢神宮供奉日本皇室的祖神、象徵太陽的女神天照大神(日本人的總氏神)社,被定為神社本廳之本宗。神宮本殿每隔二十年,依原型進行重建,稱為「式年遷宮」。
伊勢神宮的宮掌廣津悟表示,「式年遷宮祭」始於持統天皇四年(西元六九○年),流傳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按照古法重修包括將正殿和神宮院內的所有建築、殿內的裝飾、神寶等,並新製天照大神的服飾與神寶,遷移天照大神至新殿等系列儀式。不僅要重現遷宮歷史、傳統和建築原型,也要將日本的傳統、文化、技術傳於後人,具有極高的文化傳承意義。
為迎接今年(第六十二次)遷宮,自二○○五年起,以八年時間舉行三十多次祭祀儀式。按慣例,至今年十月,神宮的神職人員還要舉行「遷御」儀式,將供奉的各路神祇從正殿請出,搬到新正殿,是新正殿落成前的盛典。
期間,伊勢神宮式年遷宮廣報本部舉辦特展,展出包括式年遷宮的緣起和意義圖說、全套儀式的具體流程;神職人員每天早晚兩次製作御饌時,會以傳統鑽木法取得淨潔火種(忌火)的工具和服裝;神宮神饌種類、器皿和擺放樣式,神寶佩飾、御鏡、鏡盒子、御太刀等;神職人員表演神樂時的樂器和衣物;神宮屋頂用芭茅葺、工匠的用具等。
為籌措此次式年遷宮所需費用日幣五百五十億圓(約新台幣一百六十五億元),伊勢神宮特別成立「式年遷宮奉讚會」,向民間募集其中的二百二十億日圓,讓信眾能共襄盛舉,廣種福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