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趨勢專家大前研一前幾年寫了一本書叫《低智商社會》,當時曾經引起廣泛的討論。
他說,在泡沫經濟破滅之後,日本社會的種種困境都起源於:「集體不思考、不學習、不負責」,因此造成了白痴化。
我想這種智商衰退的現象,也不是日本所獨有,現代人因為擺脫惡劣的環境太久了,不大需要靠智力來求生存,所以大腦的壓力逐漸減輕,智力指數自然下降。
不過,人的傻其實分成好幾種,有人傻得可惡,有人傻得可憐,也有人傻得可愛。
大前研一指責的那種不思進取的人,也許就是所謂「傻得可惡」的代表。
至於「傻得可憐」,我在《孫子兵法‧九地十一》裡發現了兩句話:「若驅群羊,驅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
孫子說,長官在分配任務給部屬時,務必把士兵趕過來趕過去,就像驅趕羊群一樣,搞得他們暈頭轉向的,不知該往哪裡跑;而且交付任務時,先不說明意圖,講也只講有利的部分。
這樣,相較於掌控局面的將領,那些當兵的是否傻得可憐?
〈九地篇〉既說,管理部隊要高深莫測,讓士卒對下一步行動毫無所悉,才不會走漏消息;不過同篇卻又提醒將領,做大事業的人忌諱迷信鬼神、搬弄法術,必須憑藉著堅定的信念披荊斬棘,所以「禁祥去疑」,為的只是消除士卒的疑慮。
可見要讓士兵容易驅使,還是保持愚昧狀態比較好。
最後一種「傻得可愛」類型,是死心眼的相信「縱使是雲端,也有通往的階梯」的那種人,他們常掛嘴邊的話就是:「千萬不要說自己做不到,尤其當你還沒去做」之類,縱使行動結果充滿了挫敗甚至後悔,但遺憾不多。
我發現,所有的偉人幾乎都是最後一種傻子,因為他們傻到不知道什麼叫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