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系主任兼所長 鄭瑞隆
小菁是一位個性活潑、聰明優秀的國二生,在班上人緣佳,常擔任幹部,也是導師處理班務的小幫手。她近來總是悶悶不樂,甚至偶而還會偷偷掉淚。一天晚上在家裡客廳,她似乎再也按耐不住,情緒激動的向媽媽訴苦:「媽!不知道為什麼近來同學都不理我,她們在分組活動或體育課時也都不喜歡跟我同一組。不知道為什麼,她們現在都討厭我了,我好難過喔!」小菁眼淚潰堤,趴在沙發上嚎啕大哭。媽媽連忙抱著她、安撫她。隔天跟學校導師聯繫,導師才發覺事態不尋常,於是找小菁單獨談話瞭解。小菁把她這學期以來在跟同學相處的種種委屈和盤托出,她已經遭受同學的關係霸凌兩三個月了。
這是常見可能出現在同學之間的校園霸凌類型,一般不易被察覺。什麼是關係霸凌?主要是操弄社交關係的行為,造成他人遭受排擠、排斥,當這種情形持續發生,被排斥的對象產生心理傷害,關係霸凌就會構成。包括直接控制或攻擊,以利益去籠絡某些同學但排擠某一特定同學;也有透過第三者間接排擠、孤立他人的;也有故意散播(含網路散播)不實謠言或耳語去中傷特定對象,使人名譽受損、被貶低或被同儕團體厭惡或被排擠在外(孤立),或甚至使得他(她)們的社會關係連結遭到切斷。關係霸凌經常跟言語霸凌或網路霸凌同時發生。有些被霸凌者甚至要到自己被孤立、被排斥已經很明顯、很嚴重的情況,才會恍然大悟。有許多青少年被關係霸凌後,身心健康出現重大危機,甚至瀕臨崩潰。
根據教育部於101年7月26日訂頒的「校園霸凌防制準則」,霸凌指「個人或集體持續以言語、文字、圖畫、符號、肢體動作或其他方式,直接或間接對他人為貶抑、排擠、欺負、騷擾或戲弄等行為,使他人處於具有敵意或不友善之校園學習環境,或難以抗拒,產生精神上、生理上或財產上之損害,或影響正常學習活動之進行。」並規定學校應組成防制校園霸凌因應小組,且有學生代表參加。
因此,關係霸凌絕不容許被刻意忽視,學校導師、學務及輔導人員均應正視這個隱晦但傷害性很大的偏差現象,依法規妥適介入,並運用校內外相關資源協助被霸凌學生獲得安全,不受擠壓及排斥或孤立,方能維護脆弱無辜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