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典禮各校陸續舉行,畢業生在校園裡留影紀念。但一○一學年度延畢人數再創新高,各校紛紛祭出對策。圖/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為了推動國際化,許多大學鼓勵學生出國交換,卻因學分採認困難,讓出國交換的學生,經常難逃延畢命運。清華大學國際事務處全球長王偉中說,學生出國交換早該從大一開始準備,若因出國交換而延畢,根本是本末倒置。
清華大學每年提供三十萬獎學金給成績前八名的交換生。王偉中表示,通常出國交換導致延畢的學生,都是沒有提前作足準備,大二大三看同學出國交換,才想「參一咖」,當然很難準時在大學四年畢業;成功大學國際長黃正弘說,成大一方面鼓勵學生出國交換,一方面更希望學生能準時畢業,通常學校會建議學生出國前提早蒐集對方開設的課程,和系主任討論哪些學分可被採認,不要到國外修了一堆課程後,回國才發現幾乎不被採認,就得延畢。
黃正弘也提到,有些學生出國交換純為增廣見聞,不在乎是否延畢,校內目前規定學生出國交換,每學期至少得修一門課,其餘安排屬於學生個人意志,學校也無法管太多。
教育部國際司表示,通常學分採認看各大學與國外姐妹校合作情況,教育部難以建立統一規範。學生因為出國交換導致延畢,雖然修業期間長達五、六年, 但實際上其中一學期或一學年在國外,並非完全占用國內教學資源。高教司為降低大學生延畢比率,已要求學校強化教學輔導機制,並檢視「延畢收費」的標準,可考慮在「學分費」外酌收適當「雜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