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尋根 帶動「國學熱」經濟 |2013.06.01 語音朗讀 142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和諧中華‧大哉孔子」海峽兩岸儒家文化推廣活動於濟南府學文廟舉行,台灣的中華華夏文化交流協會、中華孔孟學會、中華經典學會連袂出席,與濟南二百個家庭在大成殿前齊聲誦讀《論語》名句,共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圖/中新社 一群平均年齡五歲半的孩子,在老師的帶領下做由成語改編的館操、學習茶道(下圖)。圖/中新社兩岸儒家文化推廣活動日前在濟南府學文廟舉行,台灣三個致力於傳揚中華文化的協會:中華華夏文化交流協會、中華孔孟學會和中華經典學會連袂出席,和當地二百個家庭齊聚在大成殿前,大聲誦讀《論語》名句,場面壯觀。圖/中新社 【本報綜合報導】兩岸儒家文化推廣活動日前在濟南府學文廟舉行,台灣三個致力於傳揚中華文化的協會:中華華夏文化交流協會、中華孔孟學會和中華經典學會連袂出席,和當地二百個家庭齊聚在大成殿前,大聲誦讀《論語》名句,場面壯觀。隔天,已舉辦過三屆的「和諧中華‧海峽兩岸經典文化推廣會演」開幕,作為主會場的濟南市經五路小學近千名師生,與台中、香港、澳門、廈門兩岸五地、近五萬人一起誦讀《論語》經典名篇。山東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莊衛平在開幕式上表示,中華傳統文化包含著中國人的人生智慧和哲理,是維繫兩岸關係的重要紐帶,希望兩岸加強文化交流溝通,讓中華傳統文化薪火相傳。 曾經擔任過立委的中華華夏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沈智慧,接受大陸中新社專訪時也表示,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是全球華人共同的精神紐帶,能讓全世界華人找到回家的路。 經濟發展 文化尋根 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生活富裕,尤其與國際社會往來互動頻繁密切,大陸有愈來愈多人開始文化尋根,從五千年歷史,尋找有別於西方的獨特價值;加上研究歷史、古典文學的學者,例如于丹等人,不斷以各種形式演講呼籲,不能忘本,要善用古老智慧;中央教育單位則在中考、高考中加重文言文比例,使得大陸民眾愈來愈重視國學教育。 日前大陸中華書局還與北京多所中等學校合作,引進台灣高中課程「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做為高中學生研讀的教材,希望以此為基礎,向全大陸中小學校推行,建立中華文化的教育體系。 政策上路,愈來愈多希望贏在起跑點的家長讓孩子從小誦讀經典,坊間各式各樣的國學教育課程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據統計,民辦國學教育機構已超過二千個。像是在長春市一家「童學館」裡,一群平均年齡只有五歲半的孩子,每天身著漢服,有模有樣地學習茶道、禮儀、做由成語改編的館操。還有蘇州市的「德善書院」,是蘇城首家公辦的地方書院,孩子在書院中,讀《三字經》,寫書法,用木刷、宣紙,體驗桃花塢木刻木版套印的製作工藝,老師穿上漢服,運用生動圖片跟孩子介紹中國悠久歷史。一位學員家長表示,透過這樣的國學傳習,能讓孩子從小就感受到中華經典文化特色。 除了學前教育,數以萬計的小學、中學加開國學課程,像是山東省諸城市賈悅鎮馬莊初中,利用學校道路兩側的布告欄,構建一條「國學長廊」;寒亭河西學校則以「書香浸潤,活力校園」作為經典詩文誦讀主題,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進行科學有序的誦讀教材安排,透過唐詩宋詞、四書五經循序漸進鼓勵學生領略中華古詩文的博大精深。 熱潮背後 功利取向 人民大學國學院副院長孟憲實說,國學熱從趨勢看,背後其實有功利因素驅使,說不清誰認識了傳統文化的好處,更多的是個人因自身需求的感悟和學習。 停頓幾十年的國學教育頓時百花齊放,帶動「國學熱」經濟,甚至牽動年輕學子未來的就業志願。據中國大陸各大招聘網站統計,目前全國合格國學教師的缺口達一百多萬人,且國學教師的薪資比其他科目的教師要高很多,月平均工資在人民幣四千元以上,在一線城市的月薪更高達八千到一萬元,兼職國學教師的鐘點費也要一百到一百五十元。 前一篇文章 冷門專業 變成熱門 下一篇文章 一胎化怪現象 超生、赴美生子擋不住 熱門新聞 01【詩】 颱風天裡播放Heisei2025.07.14022幼熊越獄 嗑光一周存量蜂蜜2025.07.0903荷蘭獨特國粹 撐竿跳河大賽2025.07.1004【斗室有燈】我見過利刃般的眼神2025.07.1105WCF主席尼爾森 全家參訪台北道場2025.07.1006減碳救地球 大馬1.5萬人復蔬路跑2025.07.1007比利時佛光山 佛光家庭祝福禮2025.07.0908如是說2025.07.0909飲食改善代謝症候群 吃彩虹蔬菜穩定血糖2025.07.11106種常見濾心種類2025.07.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科技讓文物 讀得懂、帶得走【文創之旅】千年古建尋訪樂將善待自己寫在企業規章裡【大陸產業發展】清美豆腐也能做到極致【文創之旅】 仙居成語起源地滿天星斗 從少量定模到批量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