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巴黎雷平發明展剛結束,台灣再度在國際發光,參賽的六十一件作品全數獲獎,排名世界第二。今年二月,廿六歲新銳設計師詹朴以個人品牌ApuJan登上倫敦時裝周,被視為繼吳季剛、古又文、陳劭彥等人後,又一位在國際舞台嶄露頭角的台灣設計師。
台灣設計軟實力如此受到矚目,究竟上班族對於進入設計領域的意願為何,從業的狀況又如何呢?根據調查,設計相關職務的平均起薪排名依序為「多媒體動畫設計師」、「工業設計」、「商業設計」、「廣告設計」、「服裝設計」等,前四名與上班族青睞的設計相關職務不謀而合,同時從業九年後的薪資成長幅度都超過數倍,顯示「薪資條件」或多或少影響了職務選擇。調查也顯示,有過半的設計相關人才會在外兼職接案,平均每年可再增加六萬元的收入。
職場觀察家李大華表示,台灣將從代工為主的二級產業生態進化到創新設計領域。四月份設計相關全職工作機會達一萬五千筆,五年來成長了百分之五十。在產業需求的帶動下,國內各大專院校也陸續成立設計相關系所培養設計人才,五年來大步成長,反應出就業市場設計職缺供需皆上漲的趨勢。
李大華進一步分析,正因企業對設計專業的重視及需求,相關職務的薪資及薪資成長幅度高於一般水準,委外設計的需求大,也創造出不少外包接案賺外快的工作機會,在低薪且凍漲的年代中,設計工作在就業市場中更具誘因。因此也造成五成六非科班出身的上班族,對相關領域工作也躍躍欲試。
李大華表示,「設計」並非只是單一追求美感的技術人員,而是要長期深入及廣泛了解產業經驗,才能成為一名稱職的設計師。當愈來愈多人擁有相關專業時,成為一個跨領域的設計人才,而非專職設計工作者,才能在一片紅海中脫穎而出。
因此,面對這波人才需求浪潮,他建議,除了精進設計專業外,還要主動去學習接觸設計專業以外的事物,累積設計思維的廣度,才能設計出有深度的產品。「現在處於萬事行銷的時代,單單只完成設計品是不夠的,還要為客戶以及消費者接受,才能創造出更大價值。」他認為,具備基本行銷的概念,將市場需求考量其中,也成為新一代人才要做的功課。
自我投資 不悔丟創意
設計人要如何跨越門檻進入相關領域從業?最多人靠「自學進修」(55.56%),其它如「取得相關學歷」(48.15%),「參加坊間課程」(30.56%)是多數人進入產業從業的方式。平均要付出的進修相關成本,約為23萬4351元,所費不貲。
面對變化快速、競爭激烈的設計領域,設計人又是如何強化專業、不被就業市場洮汰?在複選不限選項的情況下,最多人表示是「自修相關讀物」(69.44%),或定期「參觀相關展覽」(43.52%),或是「參加訪間課程」(37.86%)來自我提升。
若要成為一個成功的設計人,具備「創新/創意」(65.74%)最重要,其次擁有專業的「設計/執行能力」(53.7%)以及「電腦/專業軟體運用能力」(49.07%)也是專業設計師基本的條件之一。更有高達86.11%的設計人,不悔走上設計路。
「有意進入,但未有機會」者佔了54.4%。主要是因為「興趣」(62.04%)、「專長/所學相關」(51.85%)以及「發揮空間大/獨當一面」(40.74%)。而最受上班族偏好的設計職務,在複選三項的情況下,則以「平面美編」(38.89%)、「數位多媒體動畫設計」(35.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