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心對話--關心與觀心

依昱 |2013.05.20
2422觀看次
字級

《華嚴經》云:「不能了自心,焉能知佛慧。無心於彼此,淨心見諸佛。」

忙碌的生活腳步,快速的經濟發展;使得傳統的文化思想遭受考驗,敦厚的倫理道德基礎也面臨了莫測的巨變。人與人之間的關懷、連繫,隨著漸趨多元化的社會結構,開始疏離、分裂,彼此之間存在著許多的矛盾和衝突;人們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空間來反觀自照。導致心靈的空間漸趨狹隘,善良的本性為之失落。

我們對家人、對未來常有「關心」時候;「關」這個字有兩個門,但這兩片門一關,把心都關住了。我們關懷小孩,可是小孩反抗,為什麼?因為關得太緊,讓他沒有呼吸的空間。「關心」社會、或朋友親屬,又因為太過主觀、強勢,反而造成對方的負擔。若能用觀察的「觀」,觀照的「觀」,就可以觀人、觀我、觀自在,觀心、觀法、觀如來。因為用這個「觀」,心胸就開闊了,默默地在旁邊關懷他,而不是用壓迫、指責、嘮叨。所以與人相處,觀眾生的根機,觀自己內心的變化,凡事理性、客觀,可以提供我們一條捷徑,讓我們的生活更順利。

中國人講心,大都是說「心有千千結」、「心猿意馬」、「三心二意」、、「心中有苦口難開」。正面的有:「心心相印」、「心想事成」、「心有所屬」、「心有靈犀」、「心如止水」、「誠心誠意」、「心無旁鶩」、「刻骨銘心」、「心花怒放」、「福至心靈」等等。相信每一個人真心要幫助別人時都很開心,不過,要去幫助人時,可以讓他心花怒放,也可以讓他心寬體胖,也可以讓他心開意解,最後讓他與佛心相印;但就是別太過關心,成了幫倒忙,讓他「心事重重說不出來」。

一念迷是眾生,一念覺即是菩薩。回想起有一年應國際佛光會之請至台東玉里講演,也到綠島去探望那百餘位身繫囹圄的重刑犯時的感人情景。那一天正是母親節的隔日,當我提到慈母倚門盼兒歸時,瞬間,一個個眼眶紅了起來……在大禮堂的講台上,望著台下一雙雙憂思的眼神,誠懇地告訴他們生命裡的春天,即將來到,人可以如同他所發的願望一樣渺小,也可以如同他所發的願望一樣偉大,只要從今以後身口意三業清淨,未來仍是充滿光明與幸福的坦途……雖說窗外有藍天、但藍天早已映在每個人的心田中。

當我帶著他們合掌稱念佛號時,感覺到每一個人所流露出來的神情是那麼地安詳、自在,使我深信人心可以淨化,冥頑的個性可以改造,生命在遭受挫折之後與至誠懺悔的境界中,愈能向上昇華到至真、至善、至美之境。生命的奧祕一旦豁然知了,觀一切順逆,自然無礙。時時「觀」照身「心」,則仁者渾然與萬物同體。

念念「開」啟佛「心」,則慧根清明與天地同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