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筆寫作像練功,新生代往兩岸試探,命運大不同。圖/劉曉松
韓劇「電視劇帝王」講述螢光幕後編劇生死戰,因引發共鳴而收視爆衝。電視台一旦改朝換代,第一個要鞏固的是編劇團隊,簽約金動輒破億,顯示這職業橫著走。反觀台灣,自電視問世以來,編劇永遠屬於打零工的外圍,未曾有機會進入編制而直接領電視台薪水。
編劇這角色,聽來是文青執意追尋的浪漫,無論是當今內製,外製或委製那一款,卻只能依附著製作人求生存。如何投石問路呢?
「說來不敢相信,我一星期居然能接到兩個本子。」家住台中的薇芬宅在家裡,平常不碰APP 和LINE這些時新玩意,就守著一台電腦,一支手機平淡過日子。大學畢業後既不願朝九晚五,左思右想,那就選擇寫作為生,編劇之路也許可以走得長遠,於是,報名華視訓練班,付出學費一萬五,算是領了入場券。
領了畢業證書回到台中,電話靜悄悄,根本沒「生意」上門,熬了半年才提膽請教訓練班學姐奇萱,奇萱指引她兩條路,一是上網查影視公司劇本徵選:「不僅是寫故事,照著格式選角,市場行銷,收視率報告,愈詳細愈好。」
奇萱的處女作就投給大陸電影公司,一口氣寫了十萬字,寫到眼睛脫框,「原是想,就當畢業論文練習吧,練久了,功夫就深。這家不要,那家要,也不會白寫。」居然,哇,居然一投就中,五萬人民幣拿在手中,驚奇到連自己也無法置信。
她就是用這段歷程來鼓舞薇芬,投石問路的第二條路是多方打聽,看那家傳播公司缺寫手,「哈,運氣來了,連城牆都擋不住。一家新聞台找寫深度報導,一集四十五分鐘可以拿到三萬。」
這編劇費比想像高多了。訓練班一個同學曾寫旅遊節目腳本,一個小時節目才拿到兩千元,委實差很大。當然,薇芬了解,產品不同,價格自然有差異,只是沒想到自己初出茅廬就能擁有如此高身價。
「酬勞拿得高,相對也要付出多,這世界其實很公平。」三萬元的劇本要經過開發、報題大綱、劇本大綱及正式劇本最少五個程序,如果遇到龜毛編審,改上幾十遍也不足為奇。以致於前輩常感嘆說,台灣製作環境倒退十年,經費是十年前的一半,大陸卻相反的節節高升,價碼已升到台灣的五倍,想賺錢,要到中國。
像薇芬這樣的新生代,往兩岸試探,還有很多時間去琢磨,遇到好頭家,就有好錢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