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各縣市幾乎都有所謂的「路平專案」,但各縣市的馬路還是被批評得像「補丁」一樣,東一塊、西一塊的,實在很難看,而有些馬路在下過雨後,還會凹凸不平、坑坑洞洞的。
事實上,國內的馬路為了因應各個單位和狀況,常是鋪好又挖,各單位不協調、無法統一,讓馬路挖挖補補,最後就是由縣市政府「埋單」,出錢重新鋪平。
最常挖馬路的單位,有電力、自來水及電信公司等單位,這些公司為了迎合客戶需要,而無法協調統一挖掘的時間,也讓整條馬路是「補」得亂七八糟。
個人建議,縣市政府對這些單位在挖掘前應收取回饋金,以充實地方政府維修道路的經費預算,否則每次「路平專案」都只修補大馬路,小馬路卻不管,只會讓民眾的觀感很不佳。
林家瑜(新北市/護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