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 菩提根

妙熙 |2013.05.06
2787觀看次
字級
文與圖/妙熙

曾經,視手掛念珠為傳統老舊的佛教徒行為;曾經,不戴念珠、不念佛,即使我是一個出家人……

又曾幾何時,離開房門前,眼光會多停留幾秒在佛前的念珠上;手上沒掛上念珠,就像遺失什麼似的;生活中,會以聲聲佛號填滿空白思緒……

與念珠的結緣應從外婆開始。外婆是位虔誠優婆夷,從有記憶來,她總駝著彎背,雙手持念珠念佛,面露愉悅又帶專注的笑容。孫輩們都愛她,因為她不罵人不嘮叨,只念佛。

那與世無爭的彎背竟成了我的避風港!當年楊麗花歌仔戲紅極一時,開播時家家戶戶都在收看,外婆也是戲迷,她能眼看戲、手撥珠、口念佛號。我則調皮地演起歌仔戲,客廳當戲台,音律不全地唱騎白馬過三關,與電視上的楊麗花爭當主角。

外婆左閃右閃找縫隙看戲,佛號依然不斷,正進入緊張橋段時,「啪」的一聲,父親拿起棍子打人,「不要吵外婆看電視」如雷轟頂,突然從主角落為逃竄的鼠輩。

客廳小無處可躲,靈光一閃縮到外婆背後,再擺出一張「你打不到我,你不敢打我」的鬼臉。又演了一場戲外戲後,父親再以四十五度斜角,萬無一失地往上打,驚險一刻,外婆放下念珠,手往下檔,瞬間皮破見血,父親與我震呆了,氛圍凝成冰點,耳邊傳來歌仔戲鑼鼓「鏘!鏘!鏘鏘鏘……」。

受外婆影響,母親也念佛。有一年,寺裡來了一位台北人,自稱有三串價值不斐的菩提根念珠,顆顆如拇指般大,未念時呈米白色,愈是勤快用手撥動,色澤會變得愈紅潤,挑起母親念佛的成就感與樂趣。

一條一○八顆念珠要價三千元,二十幾年前三千元算高檔,母親偷偷拿出枕下私房錢請了三串,她留一串,姐姐和我各一串。二年後,母親的菩提根紅潤光滑,我則依舊白皙。決定出家那年,和母親交換手中念珠,其實是想留個母親信物在身旁。

佛學院四年級時,讀到在大乘經典中,菩薩為行菩薩道頭目腦髓都能捨予眾生,一念間便將念珠捨給愛念佛的學弟。之後,每回見到學弟持那串念珠經行時,不捨之情油然生起,幾次想要討回又礙於面子只好放棄。如今,隨人事變遷,念珠早不知去處。

好幾回到佛教流通處尋找菩提根念珠,才發現這款念珠相當普遍,要價僅三、五百元,與三千元有十倍價差,不免有受騙之感,然菩提根的紅潤卻成了難以抹滅的記憶。

捨出母親的念珠後,往後雖有因緣獲得材質更佳的念珠,皆視如浮雲,同時進入學佛的叛逆期。捨下的不只是念珠,更是傳統佛教徒想要往生西方的修持方法,認為應當深入法義,做個佛教知識分子。年輕氣傲,對佛法產生偏執,實則愈離愈遠。許多年來不帶念珠,也不念佛,閱讀各種書籍,增廣見聞。

直到父親病倒,奔赴醫院途中,陪伴在床期間,竟不自覺地念珠不離手,佛號不離口,悲悲切切地請求菩薩護佑。夜裡,雙手合十望著毫無知覺的父親,憶起兒時父親伴我入眠的情景,那時身體硬朗,今我伴您入眠,已將是天人永別。

菩薩呀!我何其自私,平時不念著您,如今卻要祈求護佑父親。

菩薩呀!我何其福薄,了無功德力救助父親,但願為父親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百萬聲,聲聲回向,伴父親生西。

觀世音菩薩伴我度過那段恐懼,走過無數荊棘,給我力量,撫慰心靈,何止百萬聲、千萬聲我都願意呼喊,盡形壽稱念。

持念珠念佛,是藉有相的念珠為外境,攝受散心,專注一境。念到心佛一體時,就如星雲大師說:「念佛不一定要用念珠,眼見的人事物、田地、樹木、房子、電線桿都是念珠。」菩薩不捨任何度眾方法,而念珠可行持方便。

今年台北國際素食博覽會,設有一座念珠館——「念念幸福館」,盼十方大眾來館參觀,與念珠結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