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想劇場《逆旅》作品,貼近陳少維內心想法,作品有讓別人閱讀的功能。圖/陳少維提供
【記者郭士榛專題報導】二十、三十年前,台灣社會福利沒有照顧身殘者的生活和工作,一九六四年出生的攝影師陳少維,人生路上一路跛行,但他不畏艱困,選擇拍照作為一生志業,經十五年努力,在攝影界闖出名號,近期成立「光天文創有限公司」,期望結合數位和攝影,完成許多無限的創意。
陳少維表示,身障一直影響他找工作的機會,多次碰壁後,讓他下定決心,不再謀職,要用專業走出自己的人生,「攝影機是機械,相同情況下,也許兩人拍攝的作品完全不同味道。」陳少維深知拍照也需要創意,讓作品會說話,才能吸引別人的眼光。
「有一次經朋友介紹,為家具公司拍型錄和海報,我在影像上特別著墨,將拍出的照片局部組合,製成海報,使有視覺上的感動。」沒想到這張海報在日本受歡迎,還有人買回去收藏,陳少維表示,不論是做設計,或是拍照就是要有創意,才容易獲得別人信任。
克服身障 走遍世界
陳少維不否認,身障影響活動力。攝影工作必須扛重物上山下海,但這是自己的選擇,陳少維只有靠毅志力解決困難。記得第一次去以色列拍照,每個人都背十公斤器材,在四十五度高溫下走長路,陳少維知道只有靠自己才能完成使命,因為「只有鏡頭才能表達我的意念跟想法。」
愛上光影交錯的影像世界的陳少維,總是想盡辦法克服「身障」,走遍世界。
「我不是機器人,每次難關都可以克服。」陳少維說他也有毅志薄弱的時候,「曾有二次,心情不好到想拋棄自己,我把自己關在屋裏,大量閱讀書籍,這是一種忘卻煩惱方法,否則會做出傷害自己或別人的事。」陳少維表示,心情不好,閉關讀書也是他充電的好時機。
陳少維曾經拍攝過侯孝賢電影《悲情城市》劇照,也為國內大小劇團,包括金枝演社、朱宗慶打擊樂團、雲門舞集、臨界點劇象錄、河洛歌仔戲團等擔任攝影。在攝影界小有名氣後,成立工作室,他走遍台灣窮鄉僻壤,捕捉鏡頭,發掘台灣的生命力。
電腦科技 創意無比
有一年,陳少維為政黨設計文宣,他利用「悲情城市」一張「出征」照片做背景,是別人用影像合成方式,置入在總統府前。這張合成照片的效果,讓一直不信任電腦的陳少維,有一種震撼。
數位的準確性,讓陳少維回想起,當初幫表演團體工作時,由於沒有龐大的資金購買頂級相機,就磨練自己在電腦修圖和設計的技術與新觀念,以超越器材上的限制,用心與出奇的創意,總會讓他的作品有出人意表的驚奇。像是為「金枝演社」做《天台之蛙》這齣劇時,因為沒有電腦,只好靠自己數拍子,才可讓音樂、影像等跟上舞台的表演,完全手工製作,「比起現在完全數位的自動化,當時是很有趣,讓人難忘。」
成立「光天文創有限公司」,每天和年輕人談創意,他們就會運用數位將想法秀出來,讓陳少維相當開心。
未來,陳少維決定,不論是影像、廣告、聲音多媒體製作、平面設計、立體創作等等,他都要以透明、公正又誠實的態度,發展出好的文創產品。創作是條艱困的路,陳少維還是堅持跛足也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