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除斑 臉蛋變成梅花鹿

 |2013.05.03
4970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針對醫美風行,皮膚科醫學會披露微整形造成視力受損、大花臉的案例,並列舉消費者易發生的五大迷思,希望民眾不要被廣告詞迷惑,白花冤枉錢。

皮膚科醫學會美容醫學委員會主委蔡仁雨說,醫美診所林立,微整形大行其道,不少人想要掃除臉上的皺紋、斑點,一旦不慎,被廣告及折扣優惠吸引,就做了不適合的治療。

一名中年婦女覺得臉頰旁有血絲影響外觀,到醫美診所被當成血管擴張,打了幾次雷射,卻造成皮膚潰瘍,後來轉到皮膚科求診,醫師覺有異,切片檢查發現竟是皮膚癌。

蔡仁雨說,他的診間常遇到本來無斑被雷射打成有斑,或是過度除斑臉上皮膚變成「梅花鹿」般的斑點,這些斑點往往要一到兩年後才能恢復。建議民眾做微整形前,應先諮詢皮膚科醫師。

常有醫師號稱植髮量多,有人花數十萬元大量植髮,種在頭頂的毛囊死了大半,效果不如預期;還有人在眼睛附近注射玻尿酸,不料沒有變成蘋果肌,反而傷到神經,影響視力。

美容治療常見5大迷思

美容廣告滿天飛,皮膚科醫學會昨天提出美容治療常見的五大迷思,包括「體驗價、揪團共購」、「看他人分享就指定要做特定療程」等,提醒民眾這些都不見得適合自己;另外,標榜「最新」儀器不見得最好;「注射玻尿酸、肉毒桿菌最低價」,有可能是使用稀釋針劑;「植髮毛囊,種愈多,頭髮愈茂密?」可能得到反效果。

蔡仁雨表示,衛生署整頓醫美亂象雖然推動醫美認證,醫師要接受教育訓練,但認證「幾乎停擺」,醫學會受託替醫師開課,報名的至今不足十人。

台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辰芳也說,醫美認證沒有強制性,也無法查核醫師從事醫美療程的技巧,恐怕對消費者幫助有限。

民眾常聽到「最新」就會被吸引,但要小心最新的儀器可能還沒有經過科學驗證。蔡辰芳提醒,坊間有些治療,例如埋線拉皮、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PRP)回春等,在國內都沒有獲得衛生署許可,療效也有爭議,民眾不要為了愛美一頭栽進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