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經濟低迷,主計總處下修第一季經濟成長率至百分之一點五四,宣告「保三」破功。
經濟陷入大悶鍋,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跳出來,呼籲馬政府發放「消費券」拚經濟,刺激買氣活絡市場。經建會主委管中閔調侃「發消費券會拉肚子!」企業和政府各執一詞。
民國九十八年政府為了刺激買氣,舉債八百五十七億元發行「消費券」,整體而言雖有缺失,但確實活絡了市場。「雨露均霑」的德政,不分老少貧富,都有三千六百元入帳,享受平等的待遇,充滿利多的驚喜。
去年有立委建議,希望政府發放消費券,讓民眾有感。經濟部長施顏祥表示,不能讓國家財政惡化,認為不妥;馬總統則大笑不答,讓人頗為失望。
執政黨希望景氣好轉,筆者倒有個建議,在不動用政府預算,不影響國家財政的情況下,將黨產賣個好價錢,挹注發行消費券,節餘款回饋百姓,正是最佳方案。
國民黨黨產不少,根據內政部公布「九十九年政黨財務決算報告」,國民黨九十八年收入三十五點三億,八成二來自股利,約二十八點九億。光是股利就十分驚人,可見國民黨蠻會投資理財,應該適度提撥幫助芸芸百姓。
以黨產發行消費券有以下好處:一、黨產歸還於民,實踐黨產歸零的承諾,別只是光說不練。二、全體國民受益,企業商家賺錢,促進台灣經濟活絡。三、展現「苦民所苦」的胸懷,飢寒貧困者受惠,有利於政績的提升。
國民黨龐大的資產,一直遭受批判質疑,發行「消費券」才八百多億元,不但無損龐大資產,又可博得美名,一舉數得,何樂不為?
吳芳迪(台南市/自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