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越南河內舉行的第十四屆亞太經合會議(APEC)年會,第一階段的資深官員會議達成多項重要共識,包括優先促成WTO杜哈談判復談,但眾所矚目的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則列為長期奮鬥目標。這些議題將在十八、十九日登場的二十一個國家地區的部長會議和非正式領袖高峰會討論確認,如果納入正式宣言,台灣想要趁APEC便車成為亞太自由貿易區一員,還不到時候,但機會未絕。
近年來,東南亞國協(ASEAN)與大陸、日本、韓國洽簽的自由貿易區協定(FTA),包括「東協加一(中國)」、「東協加三(中、日、南韓)」,以及「東協加三加三(中、日、南韓、印度、澳洲及紐西蘭)」等,這些區域組織內各國貨品互免關稅,被擋在門外的台灣,儘管位居太平洋島弧「箭簇」戰略要衝,也難以避免邊緣化的命運,競爭力勢必大受打擊。一旦成真,將是工商界的最大夢魘,經貿部門也憂心忡忡。
例如,今年九月,「亞太貿易協定」自由貿易區組織調降塑膠原料關稅,台灣相關產品銷往這些國家的關稅高於成員國,業者擔心競爭力大降;東協六個成員國更計畫在明年元月前,廢除六國間大多數電子產品的關稅。當各經濟板塊降低成員國彼此間的貿易障礙,台灣企業感受的競爭壓力也愈來越大。
不過,由於東協與亞洲鄰國洽簽的FTA,和去年首度登場、由東協主導的東亞峰會,都把太平洋對岸的美洲APEC成員排除在外,這一道鴻溝無異讓APEC面臨分裂,以「世界領袖」自詡的美國豈能無動於衷。這次APEC會議,美國倡議將太平洋兩岸納入亞太自由貿易區,就被認為是有意「抗衡」東亞區域主義,鞏固其領袖地位。
APEC是我國除WTO外,在國際社會中參加的另一重要經濟組織。在WTO杜哈談判破裂後,台灣被拒於東協「加一」、「加三」、以及「加三加三」,想要逐一和各國洽簽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必然又阻力重重,在國際經貿社會被孤立的危機感非常強烈。如果美國能夠順利促成亞太自由貿易區,將是台灣擺脫經濟邊陲化危機的一條生路。
這次APEC資深官員會議雖然只將亞太自由貿易區列為長期奮鬥目標,但希望自由貿易區(FTA)最佳規範能在短期內盡速完成,並且可納入第三方參與,我方可利用APEC一員的身分,爭取各會員體讓台灣有加入這個大家庭的機會,降低被邊緣化的危機。
隨著國際情勢發展,APEC關切議題從投資貿易自由化與便捷化、經濟技術合作,擴大到能源、環境、反恐、公共衛生、區域安全等人類安全議題。台灣在歷屆年會提出倡議,分享發展經驗,獲普遍肯定。二○○三年倡設「APEC數位機會中心」,協助各會員體發展資訊科技,縮短數位落差,今年更提出「文化數位典藏交流計畫」,協助各會員體以數位方式保存、發揚、共享珍貴文化資產,促進觀光業發展,創造文化產業商機,並由有國際聲望的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擔任領袖代表,展示台灣能夠且願意扮演的角色與負起應盡的義務,希望得到多方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