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確診H7N9禽流感不到一個月,台灣也出現了首例病例。雖然病例是自大陸返台的台商,代表是境外移入病例,並非源自台灣本島,疫情嚴重程度不如大陸。但就防疫言,國內仍要以「料敵從寬,禦敵從嚴」的態度,嚴肅面對防堵。
大陸第一個H7N9病例是三月三十日確診,三月三十一日以電子郵件通知我方後,台灣方面當天就在桃園機場提升防疫等級,開始對來自大陸的旅客進行發燒篩檢,以及相對應的後送醫院前置準備。這些措施顯示台灣的防疫基本動作已經建立SOP,民眾安全得到初步保障。
而隨著大陸疫情並未減緩,反而逐步擴散到七個省市;加上兩岸來往頻繁,台灣暴露在疫情傳播風險下的機率也愈來愈高。專家也一再表示,台灣如出現病例,並不令人驚訝。果不其然,國內防疫機制啟動的第二十五天,就出現了第一例H7N9禽流感病例。
H7N9病毒的可怕,已被世界衛生組織證實,在大陸進行第一手觀察的世衛專家並以「最致命的病毒之一」來形容。因為H7N9比十年前造成全球大恐慌的SARS,更容易適應人體;也意味其危險性更可能從「禽傳人」,升級到「人傳人」。在台灣已經出現第一個病例的情形下,政府防疫單位與民眾都需要提高警覺。
檢視目前政府的防疫作為,仍有不足之處,第一個要檢討的,就是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的態度。例如,二十四日確診國內第一個病例之前,網路已經有消息傳出,但疾管局基於尚未確診而不願宣布;甚至舉行記者會否認。結果,三個小時後實驗室病毒分析確認是H7N9,中央疫情流行指揮中心宣布國內出現首例。
疾管局的「否認」,是基於一定要百分之百確認是H7N9病毒,這是基於專業的嚴謹,是負責的態度。但防疫單位應該體認的是,防疫成功與否,不只是政府宣導、呼籲而已,也要民眾配合。而民眾的配合度高低,很大部分決定因素在對政府的信任與否。疾管局與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在第一個病例的宣布上,完全不同調,而前後只相差三小時,這對防疫單位的公信力,是很明顯的減分!
疾管局應有的反應是,既然網路已經出現消息,台灣也的確有病例存在,疾管局與其否認,不如據實以告;說明已經有「疑似病例」,但基於負責的態度,仍在做最後的確認。
若採用這樣的處理方式,不但說明了事實,也展現了國內防疫專業的嚴謹,更不會讓疫情宣布前後不一,留下讓外界質疑的空間。
相對於疾管局的過度小心,另一個重要防疫單位農委會的表現則令人失望。防堵H7N9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市場活禽管制,但農委會到現在還在表示,傳統市場宰殺活禽的攤商太多,宣導困難。連宣導都叫難,更沒人相信農委會能拿出有效的管制措施。
從過去SARS、H5N1禽流感的經驗看來,H7N9禽流感已經來了,馬英九總統的第一個指示,就是資訊透明,不必恐慌。但不恐慌的前提,是中央防疫各相關單位既資訊透明,又能上緊螺絲,不要隨便否認、叫難,才能全國上下合力,防堵H7N9禽流感進一步肆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