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環保署昨天表示,去年國內七座淨水場,檢出鎮痛解熱劑、驅蟲劑、防曬劑、美容與保健用品等新興汙染物,雖然目前檢出的含量極低,不致危害人體,但長期大量累積,仍可能形成重大汙染,請民眾勿亂丟瓶瓶罐罐。
環保署毒管處長袁紹英表示,「新興汙染物」是指人為合成或天然產生,可能對人體健康或環境生態造成損害,但沒有完整調查、評估或監測資料,國際普遍尚未列管的物質。環保署依國際定義的新興汙染有六類十七種,包括普拿疼、博芬等六種鎮痛解熱劑、四環黴素等三種抗生素,以及柔沛等荷爾蒙、防曬劑、驅蟲劑和四種美容與保健品。
為了解飲用水是否含有新興汙染物,環保署委託台大環境研究所教授王根樹,於去年六、七、十月調查基隆市新山、台北市長興、新北市板新、台中市豐原、高雄市澄清湖、小坪以及金門太湖等七座淨水場。
結果發現,七座淨水場三百五十七次原水檢驗,共檢出微量鎮痛解熱劑、驅蟲劑、防曬劑、美容與保健用品,但未檢出抗生素、荷爾蒙,檢出率近百分之二十。
至於經處理後可飲用的清水,也檢出微量驅蟲劑、防曬劑、美容保健用品,總檢出率百分之七點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