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同事前兩天帶著一歲七個月大的孩子到公園玩,公園裡有許多遊樂器材,孩子一會兒溜滑梯,一會兒玩攀爬架,十分開心!圖/新華社
文/趙文瑜(功文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有位同事前兩天帶著一歲七個月大的孩子到公園玩,公園裡有許多遊樂器材,孩子一會兒溜滑梯,一會兒玩攀爬架,十分開心!後來有一個小男孩加入他們的遊戲行列,小男孩看起來比同事的孩子大很多,牽著小男孩的母親說他已經兩歲,不過,即使已經兩歲了,在他走路時,母親還是緊緊抓著他的手,生怕他會跌倒;有時小男孩鬆開母親的手,她還會緊張用雙手一前一後扶著小男孩的身體,神情緊張地叮嚀孩子說:「慢慢走,不要跌倒了!」
兩歲大的小男孩臉上雖然帶著好奇與期待的表情,想和公園的孩子一起玩,但他不敢玩溜滑梯,走樓梯也需要母親牽著他,才敢走。那位母親看到同事的孩子個子很小,卻什麼都敢玩,而且玩得很自在,一點都沒有生澀害怕的樣子,她忍不住問同事:「妳的孩子怎麼那麼厲害,什麼都敢玩;而妳好像也很放心讓他自己玩,妳不怕他會跌倒嗎?」
同事說:「在他剛開始會爬的時候,我就經常讓他在安全的環境裡自由探索,練習各種爬行動作。在他會走路時,可以探索的區域又更大了,對於他不熟悉的探索區域,我會陪著他一起玩;當他步伐穩健時,我就放手讓他自己玩。因為我認為,如果都沒有讓孩子有練習的機會,那麼他將很難學會這些技能;不過,當父母的會擔心孩子是必然的,所以在一開始我會在旁邊觀看,當他需要我協助時,我就會幫他。孩子知道我隨時在身旁,而且在他需要幫忙時就會出現,自然也就能放心去探索與學習各種遊樂器材。」
同事的話令那位母親陷入一陣苦思,他覺得同事的話很有道理,但她卻無法拿捏何時該放手讓孩子自己玩,何時要出手幫忙。但當她看著自己的孩子蹲坐在一旁,羨慕地看著其他孩子遊玩時,心裡感到十分自責,難道是自己的過度擔心而讓孩子失去練習的機會嗎?
對於一個二歲的孩子而言,當他們的世界從爬行轉變成站立時,他們眼前可以看到的世界比以前更為寬廣新奇,身邊可以玩的物品也比以前更為多元有趣,他們每時每刻都有著強烈的欲望,想學、想看、想玩、想探觸所有沒有接觸過的物品。面對這個階段的孩子,父母擔心孩子會因好奇而受傷是必然的。不過,如果因為擔心而過度保護孩子,不僅會讓孩子失去練習的機會,也會讓孩子以為「自己無法勝任這些事情」。正值學習發展階段的孩子一旦失去練習探索的機會,即使大小肌肉已發展得宜,卻可能因為失去練習的機會而無法發揮既有的功能。如此一來,影響的不僅僅是孩子本身的動作能力,更會因此讓孩子對自己的自信心大打折扣,變成沒有自信或是自卑的孩子。
父母如果可以提供安全的學習環境,並給予適度的練習機會,對孩子的學習成長就會有很大的幫助。父母要做的,是在旁邊當一位觀察者以及協助者,看到孩子有好的表現時,就立刻給予鼓勵和讚美;在孩子需要協助時,提供必要的協助,這樣就可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自由探索、快樂學習。
心情小語:愛孩子就為他規畫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讓他能自由探索,快樂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