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回眸】 項羽之死

輯/張渤寧 |2013.04.23
1921觀看次
字級

司馬遷《史記》寫項羽之死:項羽兵敗,不肯忍辱渡江,下馬與漢軍短兵相接,施展「萬夫不當」之神勇,頃刻間「殺漢軍數百人」,「漢軍皆披靡」。

項羽不肯苟且偷生,對漢軍中的「故人」 騎司馬呂馬童說,我聽說漢軍懸賞我的首級千兩黃金,並能封萬戶侯,我就送你個人情。說完就自刎而死。

項羽活著,是漢王劉邦寢食難安的心腹大患;項羽之死,是漢軍之大幸,本該大功告成、皆大歡喜、萬事大吉!

然而,《史記》中這麼一段毫不起眼的文字細細讀來卻驚心動魄:「王翳取其頭,余騎相蹂踐爭項王,相殺者數十人。最其後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得其一體。」項羽死後,漢軍將士為爭奪「千金」、「萬戶侯」展開了一場無比慘烈、無比血淋淋的「搶屍窩裡鬥」。

騎司馬呂馬童搶得了項羽屍體的一部分,後被封為中水侯——這也算是遂了項羽的一分遺願。只是,那「相殺者數十人」豈非白白丟了性命?

「相殺者數十人」,《史記》中也好,其他史書中也罷,沒有誰專門為他們蒐集、考證、留下他們的名字。

遙想兩千多年前,司馬遷不動聲色寫下這耐人尋味的「相殺者數十人」六個字時,他的內心一定充滿了無比的悲憫和嘆息。他的悲憫和嘆息,蓋過了他對功名利祿及爭奪者的鄙視和厭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