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八歲未出嫁-- 望春風傳唱80載 百歲嬤憶青春

郭士榛 |2013.04.23
2282觀看次
字級
「望春風傳唱八十年紀念特展」昨天開幕,展示唱片及創作手稿。圖/邱德祥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台語歌曲〈望春風〉傳唱八十年,台北市文化局主辦「望春風傳唱八十年紀念特展」,選在昨日作詞人李臨秋一百零四歲冥誕開幕,包括知名畫家劉洋哲的母親、九十八歲的劉春香,及五十至八十歲的台北第三高女校友聯誼會成員,與近百歲阿嬤吟唱和回憶〈望春風〉。

「聽老太太唱出她們十七、八歲時的歌曲」,劉春香回憶,當年她們吟唱〈望春風〉,唱到「十七八歲未出嫁,當著少年家」、「月娘笑阮憨大獃,被風騙不知」時,心中害羞;不過她強調,一九三○年代的台灣社會確實有過那樣的開放氣氛。

一九三三年李臨秋與鄧雨賢寫下〈望春風〉詞、曲,八十年來凡有華人處皆傳頌不輟。「望春風」一詞廣泛成為電影、新歌劇、小說及出版社的命名來源。

特展在「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籌備處」開幕,展至七月二十一日,展示〈望春風〉十餘個發行版本的原件,及李臨秋一九三二年創作〈望春風〉的五個版本手稿、一九七五年回憶創作過程的手稿等。展場呈現這首名列「十大台灣之歌」的台語流行歌曲,在全球華人間傳唱的盛況。「音樂聆賞區」蒐集二十四個演唱版本。

李臨秋兒子李修鑑指出,父親創作〈望春風〉,是替那些情竇初開卻受傳統禮教束縛的少女而作,為天下女子請命之餘,也代表知識份子對社會的期待。

鄧雨賢賦予〈望春風〉台灣傳統五聲音階的古典韻味,問世以來至少錄製、發行六十一個版本,於中國大陸、日本、印度、東南亞等地以國語、台語、日語、廈門語等語言翻唱。

除日治時期玉女歌星純純的首唱版外,鄧麗君、翁倩玉、鳳飛飛、李靜美、陳芬蘭、陳雷、陶、齊秦等知名歌手均演唱過,並有合唱、電子音樂演奏及R&B節奏藍調等形式,兩岸樂團也都曾改編交響樂曲演出。

八十年來眾口傳唱的〈望春風〉數度改變風貌,日治時期曾重新譜詞成伴以軍隊管樂、剛強男聲的〈大地在召喚〉;還有被政府改編成〈保密防諜〉歌曲。據聞因〈望春風〉詞曲的思鄉成分濃厚,一度流傳為台灣大學校友間的「地下校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