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春風傳唱八十年紀念特展」昨天開幕,展示唱片及創作手稿。圖/邱德祥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台語歌曲〈望春風〉傳唱八十年,台北市文化局主辦「望春風傳唱八十年紀念特展」,選在昨日作詞人李臨秋一百零四歲冥誕開幕,包括知名畫家劉洋哲的母親、九十八歲的劉春香,及五十至八十歲的台北第三高女校友聯誼會成員,與近百歲阿嬤吟唱和回憶〈望春風〉。
「聽老太太唱出她們十七、八歲時的歌曲」,劉春香回憶,當年她們吟唱〈望春風〉,唱到「十七八歲未出嫁,當著少年家」、「月娘笑阮憨大獃,被風騙不知」時,心中害羞;不過她強調,一九三○年代的台灣社會確實有過那樣的開放氣氛。
一九三三年李臨秋與鄧雨賢寫下〈望春風〉詞、曲,八十年來凡有華人處皆傳頌不輟。「望春風」一詞廣泛成為電影、新歌劇、小說及出版社的命名來源。
特展在「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籌備處」開幕,展至七月二十一日,展示〈望春風〉十餘個發行版本的原件,及李臨秋一九三二年創作〈望春風〉的五個版本手稿、一九七五年回憶創作過程的手稿等。展場呈現這首名列「十大台灣之歌」的台語流行歌曲,在全球華人間傳唱的盛況。「音樂聆賞區」蒐集二十四個演唱版本。
李臨秋兒子李修鑑指出,父親創作〈望春風〉,是替那些情竇初開卻受傳統禮教束縛的少女而作,為天下女子請命之餘,也代表知識份子對社會的期待。
鄧雨賢賦予〈望春風〉台灣傳統五聲音階的古典韻味,問世以來至少錄製、發行六十一個版本,於中國大陸、日本、印度、東南亞等地以國語、台語、日語、廈門語等語言翻唱。
除日治時期玉女歌星純純的首唱版外,鄧麗君、翁倩玉、鳳飛飛、李靜美、陳芬蘭、陳雷、陶、齊秦等知名歌手均演唱過,並有合唱、電子音樂演奏及R&B節奏藍調等形式,兩岸樂團也都曾改編交響樂曲演出。
八十年來眾口傳唱的〈望春風〉數度改變風貌,日治時期曾重新譜詞成伴以軍隊管樂、剛強男聲的〈大地在召喚〉;還有被政府改編成〈保密防諜〉歌曲。據聞因〈望春風〉詞曲的思鄉成分濃厚,一度流傳為台灣大學校友間的「地下校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