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膠囊—琥珀特展」裡的蠍琥珀。圖/記者邱麗玥
【記者郭書宏台北報導】電影《侏儸紀公園》從琥珀中的血液複製史前巨獸恐龍的玄奇故事,喚起世人注意琥珀中瞬間凝結的生命現象。這些形成於數千萬或幾億年前的樹脂化石,即日起至十二月二十二日在台灣博物館的「時空膠囊—琥珀特展」展出,超過五百件東、西方琥珀珍品,解開古生物奧祕。
台灣博物館館長陳濟民表示,琥珀前身是植物分泌的樹脂,帶有黏性和香味,吸引昆蟲等動物,或想捕食、寄生的動物;這些生物被沾黏時會掙扎,也把氣泡捲入其中。這些凝結動物、植物、礦物、塵粒的樹脂,在地層變動過程中埋入地底,經數千萬至數億年石化作用,形成琥珀中的化石。由出土的琥珀裡,能窺知當時動植物的狀態。
展出的動物珀包括體長三點五公分的鍬形蟲珀,堪稱鞘翅目化石中的龐然巨物,是已發現的最大紀錄;另有被琥珀包裹的螳螂,出現的機率不到萬分之一,可見倒三角形的頭部、鐮刀狀的前肢,栩栩如生。同時展出的華夏及歐洲琥珀文物包括:朝珠、瓔珞、帶板、翎管、牌片、手鐲、項鍊、煙嘴、煙斗等,許多圖騰在文化上的象徵意義值得仔細品味。
陳濟民表示,琥珀廣泛應用於醫療、宗教和藝術品中,在宗教上是基督教、天主教聖壇上的珍寶,也是佛教七寶之一,但民眾較少有機會從自然史及文化史面向觀察琥珀,這是策展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