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白石莊主人
春天是萬物生機勃發的季節,許多落葉樹休眠了一個長長的冬季,紛紛迫不及待長出新的葉子來。
我觀察到了植物長新葉的祕密,竟是從斷枝之處最開始長出新芽葉的。
入冬之前,趁著植物就要休眠,拿了刀、鋸進行修剪,剪掉不好看或是多餘的枝,這樣做可以讓樹形長得更優美,也促進植物快快朝上長高,而不要被過多的分岔弄得橫向發展;雖說修剪多少違反了自然,卻也對植物的健康成長有利。
被鋸斷的傷口,流出了汁液,那是大自然神奇的自我療癒之道。然後,傷口結痂癒合,植物便可繼續健康存活。等到春來,一整棵樹的枝頭都還不見動靜,沒想到被砍、被鋸的部位周邊,卻最快的新冒出密麻麻的芽,有的很快變成新葉,有的甚至成了新的樹枝。
這是什麼道理呢?植物無語,彷彿向我示威著:人類啊!你再砍我也不怕,瞧我不又長回來了嗎?
植物雖不告訴我它如此安排的祕密,我倒可以試著一猜,反正猜錯它也不會抗議。
我猜想任何植物總是依著它的本能,長出最合乎它存活的樣貌,所謂植物具有背地性、向光性,便是一種本能的反應。
背地性使它努力朝上長,向光性使它得以承受更多的陽光,以利啟動最大量的光合作用。
植物往往橫向生出許多枝葉,正是為了爭得最大的承受陽光之表面積。
我們常為了追求心目中的美感,或便利我們的步行無礙、伸手便可採果等諸種原因,而動刀動鋸,破壞了它本能的生長計畫,因此一旦有機會,它必然迅速努力地朝著原有的計畫繼續成長。
愈是遭受到砍、鋸之處,復原的需求也愈是迫切,所以在其他部位都還沒長新芽時,先集中全力讓斷肢之處復活起來。
我不知道我的猜測是對是錯,唯一肯定的是它們確實如此,不分種族品系,春來一律從斷肢處先長。
或許這就是台灣話那一句古老諺語的寫照了:「打斷手骨顛倒勇(更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