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紗溪

文/舟自橫 |2013.04.19
3006觀看次
字級

滄浪之水有清有濁,用它來洗纓濯足,那是自己的選擇,而一彎清淺流水,有漂母者,那是古典的邂逅。現代人很少挽袖浣洗。城市裡洗衣,除了貼身衣物外,都交給機器代勞,至於鄉下人也是大同小異,可能全部都餵給洗衣槽,溪邊再也難覓村人洗衣的場景。但稍早就不同,不管城市或鄉村,所有洗衣工作,都在泉源溪畔古井邊,所以留下浣紗石,會有浣紗女的出現。

第一個洗衣女子優雅登上歷史舞台,該是春秋後期的越女西施吧。這個女子曾默默地在若耶溪畔浣紗,若耶溪,今名美人溪,用美人形容一條溪水,若耶溪何其有幸;而詞牌名「浣溪沙」,應該是借用這個典故,雖然詞章和美人無多大關係。西施領受越王勾踐賦予的任務嫁入吳宮,因得吳王夫差寵幸,一舉成名天下知。她的故鄉,浙江諸暨薴蘿山,東西兩村住著施姓人家,西施住西村是個美貌女子,曾立於水邊,倒影叫若耶溪的魚群自慚形穢,東村另住有醜胖女子,人稱東施,因仰慕西施的舉止儀態,常學蹙眉捧心模樣,這兩個故事就是「沉魚落雁」和「東施效顰」成語的出處。

「長安一片月,萬戶擣衣聲。」這首李白〈子夜秋歌〉,也和洗衣有關。擣衣就是洗衣。古時尋常百姓人家穿著的衣帛都是棉製品,又厚又重,慣常的洗揉技術奈何不了,特別是冬衣,所以清洗時只好將它放在砧板上,用一支短木棒敲搥,靠棒搥擠壓的力量把衣服洗淨,這就是擣衣。擣衣所發出的聲音,沒有木魚聲清脆好聽,但敲在砧板上的「叩、叩」悶響,聽在遊子的耳際,卻是溫馨感人,讓人想起遠方的家,想起母親送洗溫暖的手。

小時候,也聽過擣衣聲,那時候洗衣工具不發達,方法也原始,村中還有鄰人擔著衣物到河邊漂洗。這條河距離村子不遠,要下一個坡坎才能到達河邊,那時小溪是一彎清流,河水清澈美麗,悠游許多魚蝦蛤蜊。溪畔兩旁河灘地,散布著細碎卵石,砂丘上有芒草叢生。小時候,我常到河裡游泳、摸魚,撿「燒酒螺」或「摸蛤兼洗褲」,也曾在草叢中翻尋鴨蛋,這些蛋是上游一戶養鴨人家野牧鴨群時,由荒鴨所生的「草埔蛋」。溪邊洗衣人堆疊的石板,常藏有野螃蟹,捉螃蟹也是小孩子重要的遊戲,只是苦了那些洗衣人,常要重置堆疊她的洗衣場。

到河邊洗衣,村姑、村婦常是相約前往,時間選在太陽初起的時候,因為河邊沒有任何遮蔭,趕早是最好的遮蔽。到了河邊選好位置就一字排開,邊洗邊閒話,什麼人家的豬檻生了小豬仔,李家又走失幾隻雞,是不是跑進吳家的雞舍,還是誰家的小孩生病發燒,為娘的好擔心,當有人洗完自己的擔子也沒能馬上離開,而是手也不停的幫洗鄰家衣物,這個洗衣場,有笑罵聲,擣衣聲,還有濃得化不開的人情趣味,是村婦交換情報,聯絡感情的地方。

自我有記憶以後,就沒有看過媽媽擔衣去河邊浣洗,但常聽媽說,剛搬到這個村庄,一開始搭寮在河濱,那裡洗衣用水方便,但一次洪水之後,就往內陸遷移,那時洗衣用水都到河邊提,或是用肩挑擔水回家,有時候到河邊種地,便挑一擔衣物去洗,那些日子說來話長,都是一言難盡,後來才搬到現在住的地方,在後院埋了打水泵浦,是父親和兄弟合力挖掘的,才解決用水問題,就從那時起,後院打水泵浦就是媽媽洗衣的地方。

至今我仍清晰記憶媽媽蹲踞在泵浦邊洗衣的樣子。家裡孩子多,又從事農活,每天都有成堆的衣物要洗,洗衣時,媽媽總叫我留下來打水。清洗那些髒衣服,需要很多清水,剛打好一盆水,一會兒功夫就陷落,又要重新打水,這樣一再反覆,叫我疲於應付,常抱怨別家孩子都不用打水,真傷我小小的心靈,也曾央求媽媽輕輕舀水,不要讓水溢流,那時還童子童心,完全不懂媽媽洗衣的辛勞。

六、七十年代,當兵的人都洗過衣服,但對一個男人來說,從小沒有經理過,洗衣就不是容易的事。部隊常有人怕洗衣,久久才進澡堂,而洗完澡也不是馬上清洗衣物,而是一堆一積到沒有好換洗,才無奈捧著酸臭去洗理,縱然如此,洗衣工作還要求「新速實簡」,新衣物清洗不用太費心,洗衣要速度,只要實在浸溼,搓揉幾下簡單了事。這樣的洗法,新衣服很快就變黃,泛黃的衣物常保留異味。早期男人都要去當兵,是不是這個緣故,才有「臭男人」這個稱呼。

走過軍旅,結婚前單身,所有的衣物都是自己打理,算來也洗過六、七年的衣服,結婚後,洗衣就與親愛的人分擔,才脫離「臭男人」的行列。妻子洗衣不甚一樣,雖然買了洗衣機,但她還是傳統,又是刷又是揉,一件衣服總要在手上拿捏出分寸,才肯丟進洗衣槽,因為用心,這個家才有了貼身的幸福。

於今,沒有擣衣聲,河邊沒有浣衣的三姑六婆,洗衣技術更進步,所謂乾洗法,洗衣都不用水了,這叫古人無法明白。但偶爾還是會想起過去洗衣的場景,想著媽媽擔水的身段或蹲踞泵浦邊洗衣的身影,那時心理就會莫名的悸動,這是不是現代人的迷思。想聽聽浣紗溪的擣衣聲,聽洗衣女的嬉笑怒罵聲,不去理會別人是怎樣的想法,但哪裡才能找到這些古典的印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