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四十多年來一直是三代同堂,公婆、兒子、媳婦及三個孫子住在一起,通常我們家晚餐後,都會習慣切兩種或三種水果,因為家中婆婆已九十多歲,她老人家牙齦隨著年齡慢慢萎縮,所以在水果端出至飯桌前,我一定會先將水果切薄、切小塊,再送至婆婆房間,好讓婆婆她老人家,可以細嚼慢咬地享用。
我們夫妻非常認同品格教育應在家庭生活中落實做起,從孩子在家中的基本言行和對長輩的禮貌做起,讓好品格的行為內化為正常習慣的事。所以,平日我們夫妻與兒女經常在工作、溝通、對話中進行互動,當然也讓孩子嘗試各種不同的體驗及解決問題的方法。
有一天,我突然心血來潮站在廚房門口,對著讀大學的小兒子呼叫,他問我什麼事,我回他:「來,把這盤水果拿去給阿媽吃。」沒想到,兒子馬上回說:「為什麼不叫姐姐?」 我也馬上回他:「這是天大的好事,媽媽特別疼你,所以才沒有叫你姐姐。」接著我又說 :「送水果去給阿媽,等於是做兩件好事喲。」兒子用疑問的表情看著我,問:「等於做兩件好事,好!等我送回來,倒要看看妳這位外商公司經理要如何掰 !」
當他正要拿起已切好的水果,轉身送去給阿媽時,我馬上提醒他 :「弟弟,水果送去,不要馬上放在阿媽桌上,要先輕拍阿媽肩膀,告訴她吃水果,阿媽現在視力、耳朵都不太好,如果直接放在桌上,她會不知道,等阿媽發現時,她老人家會感到委屈啐念:人老了,不中用,被當小貓小狗在養……」兒子回過頭來說 :「 好,等我送水果去給阿媽,再回來請教怎樣是兩件好事?」
沒多久,兒子已站在我面前,我問他:「阿媽有說話嗎?」「有,阿媽說謝謝!」「這就對了,阿媽是日據時代的人,能說謝謝已經不錯了,說不定阿媽心裡會想,我兒子媳婦還滿會教孩子的,這不是做一件好事嗎?」但兒子依然站在廚房門口問 :「可是妳不是說我送水果給阿媽,等於是做兩件好事嗎?這只有一件啊!」
我望著他說:「兒子,你送水果給阿媽也是一件好事啊,加起來不就等於做了兩件好事嗎?」 兒子一聽,愣了一下,不得不服氣,但表情有點怪,離開時拋下一句 :「好啦!好啦!算妳這外商公司的客服部經理厲害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