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留取韓彭守四方! 從方勵之事建議大陸讓流亡知識分子回家

張作錦(聯合報顧問) |2013.04.17
1309觀看次
字級

大陸著名天體物理學家方勵之教授,去年在美國病逝,台灣「天下文化」將於近日出版《方勵之自傳》,紀念這位有「中國沙卡洛夫」之稱的民主鬥士。

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北京發生「天安門事件」,大批青年學生犧牲,舉世震驚。事發前當局一再聲言,學生背後有「黑手」操縱。所謂「黑手」者,方勵之是主嫌。事變既起,公安部門廣捕異議分子,方氏夫婦迫於形勢,進入美國大使館避難。歷時一年,一九九○年六月在大陸默許下,飛到英國,半年後轉往美國,一方面在大學教授物理,一方面也繼續關切大陸民主與人權。

方勵之幽居美國大使館,一九八九年六月十一日在日記中寫道:「中國尚未有自然科學家為民主而犧牲,有則自我們始。」「我們」,指的是他和夫人李淑嫻教授。

這使我想到譚嗣同。「戊戌變法」失敗後,他本來可以和康梁一樣逃往國外的,但他選擇留下。他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易也。有之,則自嗣同始。」

在方教授寫下上述那段日記的前些天,五月六日,我代表台灣《聯合報》從紐約到北京訪問他。那時學生正向天安門集結,方教授已被當局監視,對這位中國民主先驅的人身安危,舉世矚目。我問他,如果一開始他就像其他人一樣,獨善其身過自己的日子,可能嗎?他說,很難。因為他不能接受馬克斯思想可以指導他研究物理。共產黨的主義和制度禁錮了每一個人,這就使他奮力獻身,想為中國找一條新出路。

以後他在北京家中、在美國大使館、在英國、美國和台灣,我都曾電話或當面訪問過他。他對中國的民主化一直保持樂觀的信心。他說:「民主是歷史的潮流,社會必定要走向發達之路,而發達的社會沒有民主是絕對不可能的。」造次必如是,顛沛必如是,此之謂大丈夫。

譚嗣同就義時中國還是一個專制王朝,但他的犧牲為後人換來一個共和國家。被放逐國外身歿異鄉的方勵之,是另一種形式的犧牲,相信他換來的早晚將是一個民主中國。

美國生活安定,且有充分自由的學術研究環境,但「雖信美而非吾土」,方勵之願回大陸,曾向北京試探未獲回應。他只能盼望,有一天大陸充分的「改革開放」了,不再「禁止中國人回中國」。但他沒有等到。

沒有等到這一天的,豈只方勵之一人?「六四」之後流亡美國、以《人妖之間》一書著名的資深記者劉賓雁,早在二○○五年就因癌症逝世。

原任社科院政治研究所所長嚴家其、趙紫陽重要幕僚主持國務院經濟體改所的陳一諮、四通公司總裁萬潤南、寫《河殤》的蘇曉康等,在美生活均甚寥落,也有體弱多病者申請返國治病,都未獲准。

至於當年廣場上的學生領袖,如李祿、柴玲、王丹、封從德這些人,逃脫大陸緝捕,到了美國,多就讀名校,現在都各有一片事業天地。

但是,無論師長輩的嚴家其等人,還是學生輩的李祿等人,都是國家精英,但在異邦他鄉,或長才難展;或楚材晉用,說起來都是中國的損失。大陸為什麼不讓他們回國呢?新一屆的習近平政府,提出不少新觀念、新做法,外界有很多期待,他們何不改變政策,讓「六四」流亡者回家?一方面可把他們的力量貢獻在自己的土地上,也可藉此改善北京在國際間的人權形象。

大陸的「大國崛起」,在在需要人才,除了派遣留學生,也向國外徵才,這就叫人想起一則歷史故事:劉邦取得天下,衣錦還鄉,擺酒招待鄉親父老。酒酣耳熱,自己擊筑而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唱著唱著竟哭了起來。《史記》這段記載,頗叫人動容。但清代詩人黃任投了不信任票,他寫了一首題曰《彭城道中》的詩:「天子依然歸故鄉,大風歌罷轉蒼茫;當時何不憐功狗,留取韓彭守四方。」既然需要守四方的猛士,那為什麼還要殺韓信和彭越呢?這不是太矛盾了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