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攝影家柯錫杰、舞蹈家樊潔兮夫婦一九八六年首度一齊踏上敦煌莫高窟研究敦煌舞姿,一晃眼過了二十年,但對敦煌舞蹈,不論從平面到立體,每個眼神、手勢、動作都深深烙印在樊潔兮的肢體演練中。
為紀念研究敦煌舞二十年的歷程,潔兮杰舞團上周圓滿在台北台泥大樓士敏廳演出的「舞想新寺祭」,呈現她多年研究敦煌肢體發展出的舞蹈,備受讚譽。
上周發表的「舞想新寺祭」,針對潔兮杰舞團多年研發新舞種提出展演辯證,五段內容包括首段敦煌肢體的「幽」、「有女飛天」,及呈現八家將的「古夜神」和曾在巴黎首演的「媽祖—月見之舞」;中間穿插的「Vu. Shon」,是將柯錫杰為妻子走過東、西方的絲綢之路所紀錄下的影像串連起的舞蹈,為影像與舞蹈的互動之作。
柯錫杰說,樊潔兮從日本學成芭蕾回台後,與他相遇、結婚;但樊潔兮一直思索東方人不應只學習西方芭蕾,應有屬於自己的舞蹈語彙。一九八五年,柯錫杰踏上烏魯木齊到西安的絲路,首度來到敦煌,將敦煌舞姿的藝術文化拍攝成影像,帶給樊潔兮看,隔年夫婦就踏上敦煌,開展了自此二十年的敦煌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