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坡時,車子咻地飛速騎著,著實快活,如今回想,卻心驚。圖/影像合成
騎單車上坡的艱辛痛苦、流汗難熬,都是為了換得下坡時的涼快飆速感,但是我卻得了下坡恐懼症。
這幾年,連續聽到不少單車悲劇,包括一位爸爸想帶全家大小單車環島,為了做好事前的體力訓練,獨自到台北河堤自行車道鍛練腳力,沒想到遇到坑洞摔了車,太太接到醫院電話,以為只不過是稀鬆平常的摔倒小事,沒想到一到醫院,人已冰冷躺在太平間裡;一位竹科工程師每日騎單車上下班,同事都勸他要戴安全帽,他耍帥說:「騎單車不就是為了讓風吹?」結果某日上班途中,他摔了車,傷了頭,雙眼重創,如今仍無法聚焦。他後悔沒戴安全帽。
後悔而仍有機會補救都是好的。回想那年花東單車之旅,就十分後悔逞強夜騎舞鶴台地那一段。那天的行程若按照原先計畫,該是夜宿瑞穗,隔日一早再騎過舞鶴。但騎到瑞穗時才近六點,天仍微光,體力也好,於是決定一路騎到玉里,完全沒考慮到中間會經過舞鶴。
若對花東地形有些許了解的,大概便會明白,騎花東最困難的幾個關卡:舞鶴、紅葉及花東交界處。上坡除了費力耗時,令人氣喘吁吁外,其餘不是難事,但舞鶴台地入夜沒有路燈,旁邊的大卡車一台接一台呼嘯而過,租來的單車尾燈看來十分無力地閃爍著,這一段台九線完全得靠勇氣與運氣。
算我運氣好,上坡休息時,還有卡車司機看我一副已經「不行」的樣子,停下來問需不需要順路載我到玉里,我笑笑回絕,謝謝他的好意。好心司機提醒我們要小心,這條路上車多。其實我當時心中的OS是:「開玩笑,騎不過這段路我怎麼混江湖?」
真到下坡時,我才知道自己的無知。山路九彎十八拐,因為太暗,我連地面上的白線都看不清楚,也不管有沒有越線,不管後面卡車喇叭聲叭叭不斷,更不管到底車速有多快,一心只想快快回到平地,那段下坡著實快活。如今回想,卻心驚。
會心驚是因為後來有一趟騎木柵貓空的驚險過程。那天風和日麗,從貓空下山一樣彎路多,可我有點控制不住車子,咻地飛速騎著,是那種明明眼裡看到櫻花想慢速觀賞,雙手卻怎麼也煞不住的速度。於是我像著了魔似一路飛下坡,就在一處穿越高速公路下方路段時,地面溼滑,我卻按了煞車,車身左右晃動厲害,我知道要翻車了,晃動持續了五至十秒鐘吧,我已在揣想翻車時的跳車路線及姿勢,務求保護住頭部最為重要,心中猛念著「阿彌陀佛」。突然,晃動停止,煞車起了作用。車子回到應有的速度,我暗叫:「安全了。」
這次經驗深深打擊我。前幾天我試著到新店山區練膽子,久未騎山路,下坡恐懼症再度上身,我責怪車子煞車系統不好、埋怨路不熟;卻全然忘了當年我在花蓮騎車時,車子是到了花蓮才租,連磨合期都沒有就上路,更遑論對花東地形的不了解。如今我不信任技術、不信任車子、不信任自己,因為不信任而產生懷疑,就像人與人間產生的誤會,皆因不信任而起一般,一旦有了裂痕就很難補上。
心是恐懼的獵手,克服恐懼的唯一途徑,仍得自己摸索,與車子好好培養感情、把路摸熟,信任自己,信任愛車,才能跨出那道下坡的心理鴻溝。
(本專欄隔周四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