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五和系列 社會和諧

 |2013.03.30
2519觀看次
字級

社論

許多人感嘆,當今社會吵吵鬧鬧,永無寧日,人與人少了相互尊重,相互體貼,自我為上,私利為先,把黨派利益、意識形態,擺在國家、社會之前,價值觀改變了,社會少了和諧。

星雲大師說,現在這麼多人口、村莊、鄰里、鄉鎮、都市、機關、行業,最重要的就是要「和」,只要「社會和諧」,國家就會成長、進步,向上發展。如果不和,你不幫我、我不幫你,怎麼能成就人、成就事?

大師說,沒有和諧社會,人就只會吵架、打架,有傷亡,有破壞,雙輸雙敗,大家都受害,對任何人都沒好處。和諧社會,不吵架,不打架,一團和氣,一片安樂,大家同心協力,把所有體力、精神用來研究新產品,做好新建設,維護好環境,福國利民,人人受益,沒有輸家。

社會要和諧,就要相互尊重,尊重族群差異,尊重行業特性,尊重不同信仰,尊重不同文化,尊重不同喜好,社會就不會有衝突產生。尊重別人,就不能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很多人都認為自己最大,認為自己是唯一中心。「自大狂」、「目中無人」正是衝突的起因。我們不能改變他人,但可從自己做起,感召他人,潛移默化,蔚為風氣。

人必自重而他重,人必自侮而人侮之。尊重他人才會受人尊重,社會才會和諧。星雲大師說,和諧的社會,是彼此尊重包容,好比五官不同,各司其職,和諧就會好看;衣服顏色不同,和諧就會端莊美麗;五臟六腑,各有其用,和諧運作才會健康;五根手指,各有功能,和諧才能靈活。因此不要論大論小,只要團結和諧,就會發揮用處。有和諧,就有希望、有前途、有辦法。

星雲大師說,「和諧」不是一個,也不是一樣,而是同中存異,異中求同,分工合作、各司其職;和諧的人生要從自己做起,進而達到人與人群、人與天地、人與萬物、人與自然的和諧。

星雲大師以佛門「老做小」故事,強調「出家眾和信眾要和諧,老年人和年輕人要和諧,城市的人和鄉村的人要和諧,男士和女士要和諧,擁有和諧,社會才會幸福美滿」。

中國大陸社會漸開放,人們漸富有,想法漸多元,也漸瞭解和諧的重要。星雲大師表示,二十年前第一次返鄉探親,這幾年看到大陸巨大變化,印象深刻的是胡錦濤提出的「和諧社會」,為歷史立下重要標竿,也為社會進步立下里程碑,不再打殺,不再爭鬥,和諧帶給社會前景,帶給人們希望。

世界上沒有一個地區,沒有一個社會,不和諧能進步繁榮,不和諧能安居樂業。放眼兵慌馬亂地區,人民流離失所,吃不飽,穿不暖,時時處於恐懼之中和死亡的威脅之下,苦不堪言。社會和諧是國家成長進步的支柱,也是人民安居樂業的基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