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百語

永光 |2013.03.24
1352觀看次
字級

細數星雲大師一生,十二歲出家為僧,七十五年的修行歲月,贈予僧眾、信眾的話語無窮,大師深感一句話在時機、因緣當中,若能給得恰如其分,則契機印心,妙趣無窮。因此自一九九二年起,大師以自身的修行經歷與體驗,佐證一句座右銘的無限啟迪,化繁為簡地匯錄出一百篇「一句話」,正式定名為《往事百語》。

在大師的諸多文集著作中,若真要為這套書定位,則其價值不只在於一句話的琅琅上口,言簡意賅,在於大師透過一句話出現的歷史背景,及其個人在大環境的修行奮鬥,在挫折與成就之間所交涉出的歷史脈絡及個人體證,恰恰成為一部現代人的白話經典寶藏,為所有佛光人提供宗門思想的驗證軌跡。

人間佛教白話經典寶藏



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曾說:「歷史透過名人的生涯而教人以美德,並提供我們做人的智慧。」而佛經更進一步稱:「我得古仙人道,古仙人逕,古仙人道跡;古仙人從此跡去,我今隨去。」佛教異於其他宗教之殊勝處,即佛陀以出生在人間,修行、成道在人間,示現八正道的修行道路,從佛陀至祖師大德,親證體悟者所在多有。

《往事百語》不僅是歷史,更是一條古仙人道,引領後世學佛弟子,隨行大師的腳步前行。更深入來說,由大師作為說法主,在不同的時空因緣條件,不同契會的大眾聽聞,具足六成就因緣,實際來說就是一部人間佛教的白話經典寶藏。

比如談「慈悲」,大師從自己與小雞、狗子的互動,到同參道友的慰問關懷,再到組織僧侶救護隊,漂洋過海到台灣,為了大眾不辭辛勞,呈顯人間菩薩什麼都可以沒有,但是不能沒有慈悲的心懷。

另外,更以現代語言詮解名相,如:「貧窮就是罪惡」破除佛門貧破不堪的刻板印象,將西方極樂淨土的黃金鋪地,行樹樓閣井然有序建設到人間淨土。另有「愛,就是惜」解明將愛昇華為慈悲之後,如何惜人、惜才、惜緣、惜言、惜福的實踐。而「學佛要學吃虧」、「老二哲學」言明如何放下「我」的執著,體會古德所言「退步原來是向前」的另一番寬闊。

宗門思想的實踐與印證



大師曾說:「《往事百語》之任何一『語』,都不是分別意識所能認知的境界,而必須用心靈去感受,用實踐去印證,才能獲得箇中的意味。」

作為大師的弟子,我們在佛學院的階段,要背誦憶持的法語,包括《往事百語》。因為這一部集合文、史、哲的作品,既是座右銘,又是以大師的修行親證人間佛教,乃是最佳宗門思想的教材。

曾經有人問《雲水三千──星雲大師弘法五十年紀念影像專輯》的主編:「您是如何將專輯編錄出來的?」他直率地說,就是把《往事百語》讀三遍,背誦得滾瓜爛熟。而大師更說,佛法的印心,不在於是否天天陪伴大師左右,而在於契會人間佛教的思想與實踐。

於是大師提醒佛學院的學生,「肌肉是要活的」,鼓勵大家要做一個「面上無瞋是供養」的活人。佛教講要淨化身、口、意三業,大師則轉換用語,說明「語言要像陽光、花朵、淨水」、「將歡喜布滿人間」,甚至要運用智慧,超越衝突,讓大家「皆大歡喜」。

另外,勉勵弘法者要有將此身心奉塵剎的發心,則寫「要有佛教靠我的信心」、「不要做焦芽敗種」、「要有向困難挑戰的勇氣」,甚至寫「我失敗的紀錄」,從正反面策勵修行人,不停地精進向前。

大師的弘法佈教中,最為人讚譽的莫過於全文沒有一個佛字,深入淺出,卻通篇都是佛法。建議讀者們透過「聞、思、修、證」四要領閱讀,藉由聽聞《往事百語》,產生正知正見,再經由正思惟的觀照與日常生活的實踐,去證悟契會佛子的無上正覺;讓往事的百語,透過吾人生活的當下修行,轉換成現代人間覺者的最佳入門綱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