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關心老師有沒有出錢
美國學校夏爸爸/兒子九年級畢業,上星期到巴里島旅行去了,老婆行前還帶他去拜拜,祈求旅途平安。
當然要畢業旅行啦!這是代表學業一個階段的結束與開始。說到老師旅費誰來出?對耶!我從小到大跟著老師旅行那麼多次,從來沒關心過老師有沒有出錢。
假如有,國內旅行費用很低呀,假如老師接受招待,那是公費嗎?很合理。
兩代人有不同的定義
北投國小陳媽媽/旅行,對兩代人有不同的定義。我們小時候飯都沒得吃了,還有餘錢出去玩嗎?就算一生只有四回畢業旅行,也不敢向媽媽開口。
我的童年,我的學生時代,都沒有旅行。
輪到我的國中兒子,完完全全相反,他在兩歲就跟著我出國,已去過十個以上的國家。所以,畢業了,有沒有旅行,不是頂重要。兒子告訴我,同學常一起約著去玩,台灣著名景點無一不玩過,不需要到了畢業再旅行啦!
改成校外教學,這主意,兒子很Ok。他喜歡學點新東西,邊玩邊學,也是擅用青春好時光。
特殊場域的想像
振聲高中老師劉立雪/釐清教學與玩耍的差別是當急之務,校外教學,教什麼負有教育的使命。而在特殊場域,老師定有對其教學目標與達成目的的想像與安排。支付教師的陪同費用很合理,既慰勞教師辛苦,也替自家孩子留下了甜蜜成長回憶。
加強導覽解說深度
南投公務員孟安春/「玩」,並不是畢業旅行的單一目的,動態、靜態行程都應做好設計。「校外教學」這四個字聽來頗為乏味,怕會乏人問津。不妨加強導覽解說深度。安排「三、六、九」(劍湖山、六福村及九族文化村)「聖地」具有特殊情境,小朋友必然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