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新知

羅智華 |2013.03.22
1164觀看次
字級

澳新研究:絕種動物重現有望

澳洲科學家成功讓絕種動物的基因組「復活」,科學家相信,此技術可協助已絕種動物重現。

澳洲「拉撒路研究計畫」(Lazarus Project)目的在讓絕種蛙類重生。研究團隊使用1970年代採集,並保存在傳統超低溫冰櫃40年的絕種蛙類組織,將其細胞核植入遠親青蛙的卵子內。

其中若干卵子開始分裂,並成長至早期胚胎階段。經證實,分裂的細胞中包含已絕種蛙類的基因。

世上2種胃育蛙在1980年代中期都已絕種,它們養育下一代的方式與其他蛙類不同。在體外受精後,雌蛙會吞下這些卵直到孵育。蝌蚪先在雌蛙胃裡長大,停留至少6周,才離開雌蛙的胃。雌蛙在這段期間不進食。

根據雪梨新南威爾斯大學,研究團隊取來自澳洲昆士蘭省原生種胃育蛙Rheobatrachus silus的死細胞核,以「體細胞核轉殖技術」(SCNT)取代另一種遠親青蛙被減除活性的細胞核。SCNT便是複製技術的基礎。

儘管所有胚胎僅存活幾天的時間,但是對有意複製其他已絕種動物的研究人員,仍是很大的鼓舞。

研究團隊負責人阿契爾說:「我們重新活化死細胞,在過程中,活化已絕種蛙類基因組。我們現在擁有超低溫保存的絕種蛙類細胞,可用在未來的複製實驗上。」

他又說:「我們愈來愈有信心,接下去的障礙純屬技術性,而非生物性,我們將會成功。」

阿契爾表示,目前全世界數以百計兩棲動物嚴重減少,這項技術在保育用途擁有極大潛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