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鬼子母皈依佛法-- 揭缽圖流浪美多年 上博館億元搶拍

觀珣綜合外電報導 |2013.03.21
1639觀看次
字級

【人間社記者觀珣綜合外電報導】描繪佛經鬼子母皈依佛法的故事—元代朱玉《揭缽圖》,去年在大陸北京以逾人民幣二千九百萬元(約新台幣一億五千萬元)高價拍出,日前有報導指稱買家是上海博物館。《揭缽圖》原作是北宋大畫家李公麟的名作,朱玉依原作臨摹兩個版本,此次拍賣是兩個版本在經歷百年離別後,在故鄉首次重逢。

鬼子母又名訶利帝母(梵名Hariti音譯),亦作歡喜母、愛子母,是佛教護法神之一。二十諸天源於印度神話,鬼子母位列二十諸天中的第十五天,他們受到佛祖的教化,皈依佛教,並以護持佛法、保護眾生為天職。

《揭缽圖》描繪佛陀為懲治鬼子母而將其幼子賓伽羅扣於缽下,鬼子母遣眾小鬼意欲揭缽救子的情景。圖中,世尊神態安然地趺坐在蓮花座上,眾天神手執兵器護其左右,靜觀眾小鬼徒勞無功地揭缽場面。小兒於缽中哭叫著張手求救,小鬼們用盡各種方法搶救,鬼子母面帶憂色,顯得心力交瘁。

之後,朱玉(宋元寫實畫風的最後一位大師,曾奉皇太后之命創作和臨摹佛教題材畫)依李公麟的原作,而臨摹兩個版本。其中之一由浙江省博物館收藏,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另一版本幾經轉手,由袁世凱次子袁克文買下,之後就流落美國私人收藏。

元《揭缽圖》絹本,長約三十二公分、寬約九十八公分,全幅用勾線填彩法,色彩厚重豐富,有早期壁畫的風格,給人以活潑明快的視覺感受。圖中不同的形象用不同的筆墨線條勾畫,武士及小鬼以粗獷的墨線勾描,刻畫表現出他們的勇猛精神。世尊及仕女、童子用輕柔的細線勾勒,衣料柔軟的質感襯托他們纖秀婉約的姿容。

浙博專家黃湧泉研究員指出,對比浙博本和上博本,後者人物線條更加飄逸,面部結構精準,服飾線條灑脫,幾無斷筆,而浙博本有近半人物線條出現斷筆,面部結構扁平。兩個版本都有明代顧潛和張寰的題跋,但浙博本上二跋的字是描出來的,他推論,很可能美國本是祖本,而浙博本是後人描摹。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