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哀帝〈中書帖〉
圖示的這一件東晉哀帝所寫的行楷書〈中書帖〉拓本,取自於《北宋‧淳化閣帖》。其文亦著錄於《晉書‧哀帝紀》:「丕死罪。死罪。承中書郎君疢患。比委瘵情以灼怛。伏念垂心憂勞。想得治力漸佳。丕死罪。死罪。伏想墓次,安隱守視,文武平安。」
晉哀帝司馬丕(三四一~三六五年),字千齡,為東晉的第六代皇帝。他原本應是東晉的第四位皇帝,但是當時他尚在襁褓之中,改由成帝的同母之弟司馬岳繼位,一直到升平五年(三六一)司馬丕才承襲皇位。
但是,司馬丕即位不久就迷上了長生術,興寧二年(三六四)深信方術之士所言,按道士傳授的長生法,斷食、服丹藥。因藥物過量結果導致神智不清,而無法聽政,遂由褚太后再次臨朝。
李白因感有詩言:「尚採不死藥,茫然使心哀」。司馬丕否定人世,也無心於朝政,較之秦始皇、漢武帝的求仙之路,他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其眼裡,「秦皇、漢武」的長生術,似乎沒有完成,所以他趁青春的生命接著走下去。終因藥物中毒,興寧三年死於太極殿,年僅二十五。
晉室缺少了大一統的意志力,時人沒有安心立命的質實穩重感。晉哀帝司馬丕的頹敗,正是晉人南遷,偏安江左的寫照。
但是民間反而萌發新氣象,尤其書法藝術,在此地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華,以王羲之、王獻之為代表,掀起了書法史上第一個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