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福報》從二千年四月一日創報開始,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每日都提供一篇〈迷悟之間〉,四年共寫了一千一百二十四篇,每篇都讓讀者、信眾獲益良多,其中有的是為了閱讀「迷悟之間」,而訂《人間福報》。
學校老師更是把它作為勵志、道德生命教育的教材,鼓勵學生,學習小草的精神:「小草」,不能輕視,在牆頭上、峭壁間,一根小草從夾縫裏冒出來的時候,任憑你風吹雨打、日曬夜露,它始終佇立,隨風輕搖,靜靜的向世人展現生命的丰采。
「小草」,它不向逆境屈服,它不為自己的渺小而自卑,這就是「小草的精神」。
佛經上說:「四小不可輕!」星星之火,足以燎原;涓涓細流,匯成江海;一粒種子,可以長出滿樹的果實;一根小螺絲釘,可以影響一部機器的正常運轉。「小」,不容輕忽!一個小沙彌,假以時日,學有所成,成為人天師範的大法王。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一沙一石,都有三千大千世界。
所謂「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人小而輕之!」這就是一篇「小草的精神」,具有這麼深廣的含意。生命的教育啟示我們,天生我才必有用,鼓舞我們不要小看自己,而是要懂得善用自己。
「迷悟之間」也可成為家庭裡彼此交流談話的內容,媽媽白天在家閱讀,等到晚上先生、孩子回來了,利用晚餐時分享給他們聽。曾有一篇提到〈孝順要及時〉:有一隻青蛙,老是和媽媽唱反調,媽媽教牠往東,牠偏要往西;媽媽教牠往西,牠偏偏往東。青蛙媽媽知道自己快死了,因為喜歡住在山上,不喜歡住水邊,想到小青蛙常和牠唱反調,所以特別交代兒子把牠葬在水邊。誰知平常不聽話的小青蛙突然良心發現,聽從媽媽的話,就把青蛙媽媽葬在水邊。黃昏時,擔心媽媽會寂寞,就在水邊哇哇叫。下雨時,擔心媽媽被水沖走,也在水邊哇哇叫。
媽媽在世的時候不聽話,死後再來傷心,難過得哇哇叫已經來不及了。這是多麼令人感動不捨,深思的故事。啟發人與人相處的可貴,時時要以感恩之心報答父母,不要日後產生「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
大師所撰寫「迷悟之間」的內容,每篇都是以道德、生命為啟發,為大家所津津樂道,更是家庭每天必讀的一門功課,引導大眾從迷到悟,增進家庭融合。還有原本的婆媳問題、家人不睦,看了「迷悟之間」後,家庭洋溢歡笑、一片溫馨和諧,讓年輕人更清楚自己的方向、目標。
大師說,看到來自各方回響,他深知撰寫「迷悟之間」是一種責任與使命感。令人感動的是,大師每天忙碌四處弘法,仍抽空撰寫「迷悟之間」文稿,與讀者結法緣。
一念的迷,愁雲慘霧;一念的悟,慧日高懸。正如經云:「煩惱即菩提」,如同鳳梨、芒果的酸澀,經由陽光、和風、雨水的滋潤、照拂,把酸澀的鳳梨、芒果,轉變成又香又甜的滋味。從迷的無明,經過引導、觀照,即可成就「悟」的清明,大師的智慧點撥,讓現代人心如獲甘霖。《迷悟之間》因而受到大眾的喜愛與期待,成為金石堂、誠品等大書局列為暢銷書,更榮獲國軍指定為優良讀物之一。
「迷時師度,悟時自度。」祈願大家都能轉迷為悟,轉苦為樂,轉凡為聖,成為自度度人的人間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