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欲為人知 依來 |2013.08.11 語音朗讀 393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行善不為人知」向來是中國默默行善,不張揚的美德,適用於農業社會淳樸時代,但是「不積小善,無以圓滿至德」。「行善不為人知」向來是中國默默行善,不張揚的美德,適用於農業社會淳樸時代,但是「不積小善,無以圓滿至德」。「行善不為人知」向來是中國默默行善,不張揚的美德,適用於農業社會淳樸時代,但是「不積小善,無以圓滿至德」。 「行善不為人知」向來是中國默默行善,不張揚的美德,適用於農業社會淳樸時代,但是「不積小善,無以圓滿至德」。 各宗教的基本義理都在「勸人為善」,即使是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也都懷有一分惻隱之心,看似不曾為善的人,若是環境和因緣聚足,也可能激發他做出助人、救人的好事,做善事可說是人類普世的基本性格,只是「顯」、「隱」的區別罷了。 如何才能激發每個人內心的慈悲呢?有時需要智者給予觀念的引導,有時需要善人的實際行動示範,有時則需藉由團體的力量一起相互影響。 「善」有狹義和廣義兩方面,物資是狹義行善,思想教化才是引導徹底廣泛的行善。悉達多太子在皇宮中不知人間疾苦,當他出城看見生老病死,為了探究生命及其價值的意義,毅然決然出家。經過六年苦行,夜睹明星而悟道,之後展開四十九年的弘法利生,引導眾生趨向解脫。 佛陀有許多的弟子到遠地教化一方,使得佛陀的聲名遠播,佛陀涅槃後,弟子們將祂的所行所言一一記載,爾後才逐漸發展出三藏十二部經,讓二千五百多年後的我們,同樣能享有佛陀的智慧滋養。 若非佛陀和歷代祖師們「行善欲為人知」的分享,我們現今不知沉淪何方? 同樣的,孔子周遊列國,宣揚仁、禮、孝的觀念,弟子們結集孔子所言編輯而成的《論語》,也成為影響世人的重要經典。若非孔子和弟子們當時「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堅持,努力將「善」法流傳下來,今日的我們又如何知道什麼是善?如何行善? 二○一○年,曾是全球首富的比爾.蓋茲在他宣布退休時,同時告知全世界,要將五百八十億美元的個人資產,全部捐給自己和妻子創立的基金會。這般大肆公開自己的善行,不但震撼了全世界,也讓「裸捐」的方式一時蔚為風潮,帶動許多名人富商的群起效法。 將個人善行事蹟公諸於世,不僅能給大眾起示範作用、引發他人行善的動機,有時更能匯集各方的力量,尤其加上團體內彼此的腦力激盪後,同樣的資源還能發揮加乘效果,幫助更多人。 行善要如何讓人知道呢?有智慧的人,能適時、適地、如實將自己的善行讓大眾了知,引發大眾的共鳴,互相學習一起行善,造福社會,帶來溫情與光明。 有的國家,會透過頒發獎項以肯定行善的人或單位,達到引導社會走向善良風氣的目的。電視、報紙、雜誌等等傳播媒體的威力強大,過去常常發生困苦的家庭經過新聞披露之後,就能引來社會大眾的巨額捐款,但也因為這樣引發大眾對受助者的質疑,不可不慎。 現在,我們透過電腦,甚至手機,就能輕鬆得知全世界各地發生的即時新聞,真正進入好事、壞事都能傳千里的時代。讓我們一起把「善」的理念宣揚出去、一起「行善、行佛」,共創和諧社會! 前一篇文章 【花開禪心】 緣 下一篇文章 佛光山的住持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昆蟲大觀園 春天宛如昆蟲起床號過猶不及 濫用疫苗恐致病毒變異太空真奇妙 月球系列之十三:美俄又見月球用氫能 打造電動車不怕冒黑煙2015國際光年 探索生命能量源頭太空真奇妙 月球系列之十二: 歐洲的繞月小船 作者其他文章佛教的孝道觀禪話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