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孝道觀 依來 |2014.08.31 語音朗讀 459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打從父母生育我們呱呱墮地,即無時無刻不關懷照顧著。師長們的諄諄教誨,時時誘導,在成長中每遇到困難、挫折時,總是給我們鼓勵安慰,在衣食住行上更是照顧得無微不至。圖/人間社 打從父母生育我們呱呱墮地,即無時無刻不關懷照顧著。師長們的諄諄教誨,時時誘導,在成長中每遇到困難、挫折時,總是給我們鼓勵安慰,在衣食住行上更是照顧得無微不至。圖/人間社 依來法師 圖/人間社 打從父母生育我們呱呱墮地,即無時無刻不關懷照顧著。師長們的諄諄教誨,時時誘導,在成長中每遇到困難、挫折時,總是給我們鼓勵安慰,在衣食住行上更是照顧得無微不至。 「孝」是對親人至真感情的流露,「孝」是人我之間應有的一分責任,「孝」是人倫之際的一種親密關係。 過去儒家主張:生養死葬、晨昏定省、和顏悅色、恭敬柔順,此乃人子孝親之道;佛教認為,孝順父母,報答親恩,這是上報「四重恩」之一。 《父母恩重難報經》提到:「假使有人左肩擔父,右肩擔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遶須彌山,經百千劫,血流沒踝,猶不能報父母深恩。」足見佛教對孝道的重視。 佛陀說:「很久以前,在雪山的旁邊,有一獼猴王,統領著五百隻獼猴。有一獵人張網要圍捕牠們,獼猴王即刻扯破網子,讓獼猴們全部逃走,免被獵捕的厄運。途中,有一老獼猴,背著小獼猴不小心跌了一跤,摔到深坑裏去。這時獼猴王便呼叫眾獼猴一同出力,救出老獼猴。獼猴們以接龍的方式,每一隻捉住前一隻的尾巴直達坑底,幫忙挽著老獼猴出離深坑,脫離苦難。」 佛陀告訴大眾:「我即是當時的獼猴王,由於拔濟母親,所以能世世無難,自然而然很快的成就佛果;大家應當孝順供養父母!」佛陀不僅教育弟子們要孝順當世父母,更要孝順七世父母,乃至一切眾生父母。 因此,孝的意義,並不限於對今生今世父母的孝思;孝順應該從自己的親人做起,進而擴大至社會大眾,乃至一切眾生,這才是佛教理想中的至孝。 佛教認為孝有三種層次:一般的奉養父母,免於飢寒只是小孝;中孝是功成名就,光宗耀祖;大孝是引導父母有正信的信仰,遠離煩惱惡道,永斷三途苦。 佛教對孝道的重視,佛陀不僅教育弟子們要孝順當世父母,更要孝順七世父母,乃至一切眾生父母。孝順父母不僅今世可以免除災難,更可以在來生種下圓滿佛道的因緣。 佛陀不但教育弟子要盡孝,自己也是孝道的實踐者。父親淨飯王出殯時,佛陀親自為父抬扶棺木,佛陀也為報答母后摩耶夫人生育之恩,特地以神通力到忉利天宮為母親說法,為感激姨母大愛道的撫養恩德,而特開方便慈悲法門,允許釋迦種族女性出家,佛教因而有比丘尼的教團。 佛陀為了成就目犍連尊者救母倒懸的孝心而宣說《盂蘭盆經》,才有現今農曆七月的供僧孝道月。佛教的孝道思想,讓人能夠自心和悅、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以達世界和平。 前一篇文章 共修看板 下一篇文章 花開禪心--虛妄 熱門新聞 01奉行四給 劉宗澤獲昆大傑出校友獎2025.10.3002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赴梵蒂岡 參與宗教對話宣言60周年慶2025.10.3003【人間有愛 】提早十分鐘2025.10.3004桃園花彩節 周末大溪登場2025.10.3005【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2025.10.3006終結350年傳統 英刑事庭律師免戴假髮2025.10.2907扮熊人偶太可愛 防熊宣導片失焦2025.10.2908輝達總部選址確定 落腳北士科T17、T182025.10.3009搭滑板從22樓躍下 時速飆破百公里2025.10.2910燕子口堰塞湖消失 台8線開放通行 2025.10.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修行在人間】佛心的慈視6【人間行者心】義工中的義工心培和尚法音宣流 《六祖壇經》的修行觀【晨齋語錄】正確觀念【人間行者心】以筆為燈以心續願 重走傳燈之路談經典之鑰 肯定我是佛 作者其他文章行善欲為人知 禪話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