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山水國際
《美國超人夢》是由瑞典新銳導演卡讚卡德爾的畢業作品「Bekas」發展而成的劇情長片,以兩個男孩尋找夢想的過程,間接說出沒有國家的民族──庫德族的生存困境。
Bekas一詞在庫德語裡有孤兒之意,代表一個人因為戰亂失去他所有的親人,世界上再也沒有他的血親,僅剩他一人。
《美國超人夢》就是在說一個關於戰爭之後的故事,關於一對孤兒在險惡環境擁有夢想的故事。電影以亂世為背景,用兩雙天真的眼光看世界,告訴我們要勇於作夢,即使困境在前,只要心中懷夢,世界就會變得不同,甚至有可能因而改變不好的,往對的方向前進。
住在伊拉克的庫德族男孩:哥哥達那和弟弟札那,是一對失去父母的孤兒,某日在戲院裡探頭探腦地,偷看到正在播映的《超人》,兩人對超人那勇於打擊犯罪,伸張正義的形象印象深刻,對他們而言,只要找到超人,就能解決很多困難,於是兩人決定前往美國尋找超人。
最珍貴的擁有
為了出發到遙遠的國度,哥哥將逝世母親留下的金項鍊換來一頭驢子,充當交通工具,弟弟則是擬定了逐夢計畫,打算請超人幫忙完成,當一切前置作業準備妥當,兩人帶著滿滿的期待與夢想啟程。一路上,兩人經歷了形色各異的人們,在孩子的思維世界裡,導演所要傳達的批判被轉化為單純的童稚言行,透過這一連串旅程,《美國超人夢》如公路電影般,男孩們也從中有所成長,兩人漸漸明白世界的樣貌。
雖然哥哥一開始想去美國的原因,是因為喜歡的人要去美國,崇拜哥哥的弟弟因而跟進,但是在這段彼此依賴共存的關係中,觀眾也跟著入戲,體會兄弟情誼,最終,他們的美國夢尚未做完,卻已然發現人間最美好的風景,不用去到美國,因為最珍貴的擁有,早已在自己的身邊。
電影打造了一個「美國夢」,雖然電影裡的人對於美國都不是很了解,美國具有多重含意,它不僅是地理名詞,是強權象徵,是大人物,甚至就是超人本身,「美國」包含了所有人們對幸福國度的幻想。
導演卡讚卡德爾也在一次訪談中指出,弟弟札那就是自己兒時的形象,而且小時候一直相信藍波是一個真實存在的英雄,滿心希望藍波可以到伊拉克打敗海珊。
幸福的象徵
《美國超人夢》除了映照出導演自己的成長過程外,其實也反射出生活於伊拉克的庫德族的情境。導演自承,在戰爭中被遺棄的庫德族,面對軍人武力治國,活在恐懼中,因此在電影中,他特別以溫馨、輕鬆的方式呈現,希望能在危險和恐懼中,像是電影中兄弟倆,拿著可口可樂高聲歡呼那樣,找到即刻的寧靜和自由感。
在《美國超人夢》當中,美國和超人成為幸福的象徵,迫使兄弟倆的人生發生巨大變化,為了追求夢想,找到幸福,兄弟倆努力生存、互相取暖,雖然全片從未出現真正的美國、真實的超人,但是對發現幸福就在身邊的兄弟倆而言,他們的心早已抵達了美國,找到了超人。
《美國超人夢》是屬於庫德族的故事,是屬於導演的半自傳故事,在瑞典取得國籍的導演,重新回到家鄉拍片,今昔對照之下,導演對庫德族處境的改善感到讚嘆,而這也是電影中重要的核心概念:相信夢想,並且勇於作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