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是一般人常有的抱怨,也是老年病人常見的基層門診主訴。患者解讀因人而異,大部分的描述是走路輕飄飄、頭重腳輕、走路不穩等。感覺頭暈時,應該向醫師表達實際的感受,或擔心的問題。
頭暈涵括生理和心理疾病的症狀,常見有三大類。第一類是平衡、神經系統的問題,如良性姿態性陣發性眩暈、大腦暫時性缺血、脊椎基底動脈循環不全症等;第二類是心臟血管系統的問題,如姿勢性低血壓、心律不整、頸動脈竇症候群等;第三類是全身性問題,如藥物的副作用、焦慮症、低血糖等。
引起頭暈的症狀很多,據統計,百分之四十的頭暈是因周邊內耳平衡失調,百分之十五有精神疾病,百分之十有腦幹前庭的病灶,百分之二十五有平衡失調和昏厥前期等其他問題,約有百分之十的診斷不確定。
年紀愈大,中樞前庭原因所造成的眩暈愈多(約二成),絕大多數因腦中風所造成。年輕族群則以精神疾病和昏厥前期居多。
周邊性眩暈發作時,人會感覺天旋地轉、噁心、嘔吐,甚至躺在地上無法起來;中樞性眩暈則比較容易有半邊肢體無力、半邊身體感覺異常、視力模糊、口齒不清、吞嚥困難和運動不協調等神經缺損症狀。
如果頭暈伴隨著反覆性的黃黏稠鼻涕、鼻塞或頭痛,可能有鼻竇炎或中耳炎;脖子移動時會僵硬、疼痛,且合併頭暈,可能有頸部的退化性骨關節炎;若移動上臂會造成頭暈,則可能有「鎖骨下竊血症候群」。
頭暈的處置第一步,盡量做病因的了解,可協助適切的治療。若經過評估和治療後仍無效者,則應該尋求合適的專科醫師作進一步治療,家庭醫學科的醫師受過完整訓練,可就近尋求協助與轉介。
(作者為台大醫院家醫部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