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艾綜合外電報導】全球有愈來愈多的嬰兒剛出生就被棄養而喪生,為引起各國政府正視「棄嬰潮」的問題,一部感人、充滿挑戰的紀錄片《棄嬰箱》(The Drop Box),日前在第八屆聖安東尼奧獨立基督教電影節(San Antonio Independent Christian Film Festival)榮獲「禧年獎」(Jubilee Award)、「最佳聖潔生命獎」和獎金十萬美元(約新台幣三百萬元)。
美國青年導演布萊恩(Brian Ivie)受到媒體報導啟發,前往南韓實地拍攝長達七十二分鐘的紀錄片《棄嬰箱》,講述首爾Jusarang社區教會牧師Lee Jong-rak,在牆上設置二十四小時可用的棄嬰箱,裡面鋪著毯子,光照和溫度會讓嬰兒覺得舒服。當有人把孩子放進收容箱後,就會有鈴聲響起,接著就有助手將孩子抱進房間,予以餵食、穿衣等照顧。
在頒獎典禮上,布萊恩有感而發的說:「這些孩子的出生不是錯誤,他們是非常重要的。拍片期間,我成為基督徒,當開始錄製時,看到這些孩子從收容箱被抱出來,就好像看到天空閃過一道光。如同這些殘疾的孩子有不健全的身體,我也有不健全的靈魂。但是神依然愛我。我們必須意識到生命的神聖性,對於那些認為不被需要的人來說,神是他們唯一的避難所。」
「棄嬰箱」的概念是由南非慈善團體「Out of Africa Children's Fund」提出,執行長金‧海菲德(Kim Highfield)表示,在非洲很多婦女因為不懂如何有效避孕,又無法哺育新生兒,因此隨意棄置嬰孩,任憑他們自生自滅。設置棄嬰箱旨在提高棄嬰的存活率,也讓內心掙扎的母親可匿名、安心地將孩子交給社福機構撫養。之後,俄羅斯、日本、德國、南韓等地紛紛傚尤。
但棄嬰箱的設置也引發部分輿論反彈,公開譴責這項措施無疑是變相鼓勵不願意負養育責任的父母棄嬰,只會讓更多孩子被惡意丟棄,無法根本解決既有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