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百科】 梓童—— 皇帝對皇后的稱呼

東籬主人 |2013.03.11
27681觀看次
字級

有一齣描述齊宣王與鐘無艷的電視劇,戲裡頭齊宣王稱呼王后鍾無艷叫「梓童」,怎麼會有這樣的稱呼呢?這個「梓童」究竟是什麼意思?

原來,「梓童」源自「子童」;而「子童」又源自「小童」。

先說「小童」,照字面意思像是小孩,其實謬矣,這是先秦諸侯正配夫人的自稱。《論語‧季氏》中說:「君稱之曰『夫人』,夫人自稱曰『小童』。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

瞧瞧,古人多謙虛,再大牌的夫人也自稱「小童」。「君夫人」比之後世的皇后,自然差了許多,不過皇后們沒在乎,依然沿襲前稱。《後漢書》就有皇后謙稱「小君」。

「子童」最早出現在宋元話本《全相平話五種》裡。在這些話本中,妲己、呂后自稱「子童」,劉邦稱呂后為「子童」。

為什麼「子童」會取代「小童」和「小君」呢?有學者考證認為,宋代程朱理學大盛,封建倫理綱常被奉為天理,這樣的政治氛圍下,使話本作者和說書人不得不謹慎,盡量不去觸碰。「小童」雖有據,但似乎用「小」稱皇后有不敬之嫌,於是以「子」取而代之,因「子」有尊崇之義,同時也有小義,「小童」便衍化為「子童」。

到明代時,「梓童」又取代了「子童」,成為皇帝或國王對皇后的稱呼。像《西遊記》第八十四回:「那國王急睜眼睛,見皇后的頭光,他連忙爬來道:『梓童,你如何這等?』」

「梓童」取代「子童」也是有講究的。古人以「梓」為百木之長、木王;而「梓」、「子」音韻相同,用「梓童」就比「子童」更顯尊貴。

有趣的是,元雜劇和明小說裡,「子童」或「梓童」不僅用於皇后之稱,還用於女仙和女王的自稱。古人的思維裡,神權高於人權,稍高一些級別的神仙均可稱「帝」、「后」,女仙這樣自稱就不足為怪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