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清華大學物理系參與的國際研究團隊,透過「渺子氫原子」的雷射光譜確認質子確實比過去所知的還要小。
清大物理系副教授劉怡維表示,這代表可能有「新物理」存在,意即與現存標準模型不一樣的物理學。
劉怡維團隊測量「渺子氫原子」的能量,比過去實驗結果及公認的質子大小值小了四個百分比,並首次測得質子的磁半徑。
劉怡維表示,二○一○年該團隊就曾在《自然》期刊上發表相關研究成果,這次更提高了一點七倍準確度,實驗結果發表在一月二十五日《科學》期刊。
劉怡維表示,所有物質主要組成是質子、中子及電子。二○一○年發表質子更小的實驗結果後,全世界的物理學家都在問:「為什麼和原來預測的不一樣?」
劉怡維表示,科學界仍沒有定論,但有一種「令人興奮的解釋」,是粒子間存在著新的交互作用力,可能有過去我們所不知道的「新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