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你我他】 有點黏又不會太黏

吳娟瑜 |2013.03.06
1816觀看次
字級
誤以為「愛一個人就是去黏他」,其實,最好的關係是有點距離的愛,就如這兩棵一公一母羅漢松般。圖/顏福江

不知為什麼,我的下意識就是有一股衝動,當皮弟跟在哥哥之後,背著書包出門……,我忍不住又隨後走出去,遠遠地看著他走巷道、過馬路……

直到有一回,一位熟識的媽媽帶著女兒準備上學,正巧經過我身旁,她笑咪咪地說:「又在看妳的孫子啊?」她沒有惡意,我卻彷彿被識破似地羞紅了臉,打聲招呼,轉身就跑。

我很討厭自己這種「過度關心」的行為,卻又不由自主地這樣做,所以,一直在思索自己到底怎麼啦?

從家庭這個雛型社會的人際關係來觀察,難免出現「共生依附現象」,因為家人朝夕相處,自然會有親疏遠近的各種關係。

在我們家的人際關係很有趣,歷經三階段的演變過程。

我黏你,你黏我

在這個階段,兩個兒子Bridge和Happy是被我黏住的,因為我和Show的關係緊張,結果我跟Bridge和Happy結盟為一國。

Bridge和Happy小時候,他們不懂得拒絕媽媽過度的關心,以為母子關係就是如此噓寒問暖、代做決定,等到他們長大成年後,進到社會歷練,才逐步脫離我這個「黏噠噠媽媽」。

在一路成長的過程中,我不停地往回看——究竟提供了什麼樣的原生家庭給兩個兒子?為什麼我沒有在他們青春期就及早放手?為什麼到現在,我已身為奶奶級的人了,又想對兩個孫子展現黏功呢?

我黏你,你不讓我黏

同一個家庭裡的人際關係也有不同的組合,當我去黏人的時候,有的人卻不讓我黏。

第一個拒絕被我黏的人是Show,婚姻的前十年,我非常依賴他,他到哪裡,我跟到哪裡;他不在我身邊,我就狂call他:「你在哪裡?你跟誰在一起?你們在做什麼?」萬一call不到人,我就整天坐立難安。

這種黏不上的感覺,令我難受極了,後來我回溯自己的原生家庭,才發現是過度疼愛我的父親給了我這種生命習性,誤以為「愛一個人就是去黏他」。

第二個拒絕讓我黏的是大兒子Bridge,直到他上班工作了,發現媽媽每天還是一會兒來杯果汁,一會兒來盤青菜,不吃還不行,於是,他找了個機會,搬出去住了。

第三個拒絕讓我黏的是媳婦Amanda,她在自己的原生家庭早已塑造為獨立自主的現代女性。她的行事風格就是「自行解決」。比如說,看到她下班後晚歸,我會關心地問:「晚餐吃過了沒?」我很想和她同坐餐桌,看她吃晚餐,然後兩人說說笑笑……,不過,通常她回到家也累了,她會直接說:「謝謝媽,我會自己處理!」

第四個拒絕讓我黏的是大孫子,小學五年級的皮皮,那天他要準備隔天校外教學的食物,我說:「我來幫你。」我興沖沖地準備開冰箱找食物,不料,他用很堅定的口氣說:「不用,阿嬤,我會自己準備。」

第五個拒絕讓我黏的是小孫子,小學三年級的皮弟,他要自己上學,不讓我陪伴,這也是對我最棒的考驗。

至於Happy,他早已不讓我黏,只是他嘴硬心軟,所以有時候很無奈地被媽媽跟前跟後。如今,這個部分我正在切除「共生依附現象」,我一定要放對方自由,才能放自己自由。

你黏我,我不讓你黏

哈—哈—,我努力成長,終於有一天,真的做到「拒絕被黏」了。

可能Show年紀漸長,有了「倦鳥歸巢」的傾向;也可能我這個老妻學到媳婦的獨立自主,因此可以自得其樂;最近幾年,感受到風水輪流轉,變成是Show在我身旁打轉。

我心中雖然暗自高興,心想:「這輩子總算逮著你了。」但也有另外的苦惱,因為兩個人儘管可以無話不談、心靈相屬,但一般而言,黏個十分鐘,可能就因舊習不改,兩個人又要開始鬥嘴了,所以,現在是我在躲Show,黏個差不多,就該閃人了。

畢竟,家人的相處還是「有點黏又不會太黏」才是最恰當的親密關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