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不是生命的全部,再權貴的工作都有轉手的時候,賺錢不是工作最終的目的。但是拋開這些後,辛苦工作到底是為什麼?工作價值在那裡?
世界知名管理顧問彼得‧杜拉克面對客戶的一大堆問題時,總會問:「你最想做的事是什麼?你為什麼要去做?你現在正要做什麼事?你為什麼這樣做?」
有些人在工作上面臨抉擇時,選擇安於現狀來掩飾問題,這樣自欺欺人的態度,終會在身心上造成無法負荷的壓力。
知道自己要往那裡去,時間才會變得有意義,因此當感到茫然時,重新探索熱情與目標是很重要的。
媒體人詹怡宜在《三○雜誌》描述:「我一路回顧檢討自己,我正在做什麼?當初想做的是什麼?未來希望做到什麼?」
當我們思索著如何開拓未來,讓一生可以寬闊並綻放出屬於自己天賦的同時,必須誠實面對自己,克服對未來的無知和恐懼。
琉璃藏工作室負責人羅得華:「無論人生走到什麼地步,怎樣都可以活得下去,最重要的是做自己喜歡的事,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高醫口腔顎面外科醫師賴聖宗曾發表從醫心路歷程:「我從來不會講,如果我重新當大學生,會做何種選擇的話……。一條路沒有辦法走兩回,已經用心走過了這麼一段,就不會有再重來的心情。」
每個人都會走一條不一樣的路,不是只有一條路,也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唯有認識自己,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才能從工作中培養出興趣與專業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