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和梁思成,是近代名人中最亮眼的珠聯璧合。
林徽因系出名門。父親林長民,擔任過北洋政府的司法總長,革命先烈林覺民是他的堂弟。徽因自幼聰慧美麗,是父親的掌上明珠,但她的父母親感情不睦,也因此,少女時代的徽因,敏感而早熟。
林長民在民初國內政爭頻仍時,選擇出走英國,為了增廣女兒的見聞,他決定帶十六歲的徽因同行。
父女兩人在英倫康橋過著悠閒愜意的生活,這時闖入一個年輕的天才詩人,他是徐志摩。志摩因為景仰羅素所以到劍橋留學,卻與羅素失之交臂。他在劍橋見到徽因,驚為天人,但志摩已婚,又加上徽因自幼目睹三妻四妾的家庭紛爭,這些都讓她對志摩的追求裹足不前。
之後徽因隨父親返國,她選擇嫁給梁啟超的兒子——梁思成。梁啟超有二個妻子、九個孩子,但梁家家庭和睦,父慈子孝。梁啟超也是徐志摩的老師,徽因嫁給思成,志摩百味雜陳,情何以堪!但他們三人,終身都維持美好高貴的友誼。
徽因和思成訂婚後,連袂赴美求學,一讀美術,一讀建築。徽因所以選讀美術,是因為當時賓州大學建築系不收女生。之後他們在海外結婚,中國國內政壇,卻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徽因的父親也因捲入東北政爭而驟逝。
這對年輕夫妻自美返國後,就到東北大學教書。他們也開始做田野調查,以科學方法,有系統地整理傳統古建築的資料,前後長達十多年。老友志摩則娶陸小曼為妻,後來為了聆聽一場徽因的演講,搭機赴北京,沒想到飛機在濟南失事,他果真「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思成在失事現場撿到一片飛機殘骸,徽因把它掛在房間,永記這位朋友。志摩自始至終都記掛徽因,也曾讓她的前妻張幼儀怨道:「到頭來又是為了林徽因」!
抗日戰爭爆發後,徽因夫婦跟著中研院撤退。有很長一段的時間,他們一家住在李莊,忍受很差的物質生活條件,徽因長期受肺病所苦,思成也有宿疾纏身。
但他們不脫知識分子的傲岸風骨,在戰爭最艱鉅時,夫妻倆曾說,萬一連後方也淪陷,那他們只好跳江殉國。兒子從誡很害怕的說:「那我怎麼辦?」沒想到徽因只說:「真到那時候,恐怕也管不了你了」。
抗戰之後又爆發內戰。他們回到北京,北京有許多傳統建築古蹟,夫妻兩人努力奔走,不讓古建築受到戰火波及。北京城最後能得到保全,他們厥功至偉。
後來林徽因又拖著病體,設計中共國徽,說來不知是幸還是不幸?總之徽因走得早,她沒有碰到文革的滔天巨浪。而思成卻逃不了文革的荼毒,所幸他再娶林洙,他們相濡以沫,在那最冷的時代彼此取暖。
有一次很難得看到一張精美的雕塑品圖片,夫妻倆囁嚅良久,冒出來的話居然是:「多麼有……毒」。那是怎樣黑暗的時代,如此粗暴扭曲人性!多年後當局為梁思成平反,但一代建築大師早已辭世,哲人日已遠,徒留典型在人間。
徽因充滿熱情、活力,妙語如珠,氣質出眾;有她在的場合,從來不會冷場。她始終兼有詩人的浪漫和建築家的理性,老友金岳霖很愛慕她,梁思成也知情,但他始終守候在妻子身邊,包容她的一切。
金岳霖終身未婚,他和梁家交往極深,後來由梁從誡照顧「金爸」終老。
林徽因亡故後,金岳霖題了一副很傳神的輓聯:「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廣陵散絕,可謂一世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