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兩岸交流 憂喜參半

執筆人:趙怡 |2013.02.25
759觀看次
字級

台商在一九八八年首進大陸市場,啟動兩岸經貿往來,經過二十餘年的發展,目前台灣已成為大陸第五大進口及外資來源;近來,隨著雙邊關係日益密切,包括觀光旅遊在內的商業活動亦趨於頻密。

以今年長達九天的春節假期為例,根據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統計,大陸地區人民來台觀光總入境人數,達六萬八千九百九十三人次,較去年春節連假入境人數五萬二千二百四十五人次,成長百分之三十二點零六。平均每天湧入陸客七千六百餘人,其中十一日團客人數達到八千三百七十七人,自由行在十日、十一日合計人數也超過三千七百人次,突破以往上限。

表面上看起來,兩岸門戶已開,民間的交往已呈現大幅度融合的態勢,不過這是否意味著台灣與大陸正在走上復合甚至統一之路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還可能正好相反!其原因很簡單:近年來戰爭陰影漸去,兩岸和平交往,尤其台灣人民進出大陸,無論經商、進修、旅遊都隨心所欲,自由自在,甚至還享受到種種優惠待遇和安全保障,連許多與大陸有往來的台灣人都愈來愈傾向兩岸之間大可保持現狀的態度;至於在島內,也因為世代交替的原因,或因台灣社會快速民主化與現代化的成功蛻變所形成的自我認同感使然,一般民眾也都慣常於把這一片土地視為安身立命唯一的家園。根據陸委會近期所做的民調顯示,主張兩岸維持現狀者達八成,其中願永遠維持現狀者約三成;此外,「台灣人認同」者達五成,遠超過「中國人認同」或雙重認同的比例。換句話說,對現下絕大多數的台灣居民而言,兩岸的「統一」在現實上已無迫切需要了。這個現象對兩岸和平發展會不會產生負面的影響,亟待觀察與評估。

其次,在兩岸交流接觸進入第二階段時,也逐漸出現一些扞格和障礙。譬如說,雙方的國力差異加大,懸殊分明。此刻,不管是國際地位、軍事武力、自然資源或商貿市場規模等等,大陸都明顯占有優勢且差距日益拉大。日前淡江大學蘇起教授指出,二○○○年時大陸國內生產毛額(GDP)為台灣的四倍,至二○一一年已擴大至十五倍,而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四省均先後超越台灣,在主客觀因素劇烈變化之下,台灣不可避免地已從世界舞台上被中國大陸邊緣化了。然而兩岸往來一向講究「對等原則」,今後在雙方實力極度失衡下,台灣方面又將如何在姿態上和實際運作上堅持「對等」的基本精神?

另外一個令人憂慮的問題則是台商的競爭優勢正在逐漸縮小,造成長期發展、永續經營上的威脅。在兩岸交往的初期,大陸需要台灣的資金、技術和經驗,因此各省市政府紛紛以優惠的條件向台灣企業招商引資,經過多年來的耕耘,的確產生了繁榮地方的顯著成效,如今大陸不但成為全球最大的製造基地,在高等新科技產業方面的發展亦有青出於藍之勢,於是,分別在政策面和競爭面來說,都對台資企業形成排擠效應。當初的風光不再,讓很多當年為大陸產業開疆闢土的台商企業家們感慨不已。值得慶幸的是,近年以來大陸當局所採行的「惠台」政策基調在可望的未來應不致改弦更張,尚能為大陸台商的投資事業繼續留下一項利多的因素。

無論如何,在兩岸貿易及各項合作依存度增加的此刻,雙方政府對於若干階段性的衍生問題都應審慎面對,全力解決,勿使得之不易的果實化為烏有。據聞海基、海協兩會將致力推動兩岸互設辦事機構,允為一項較為務實之作法,我們心懷樂觀,靜待其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