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禮讓行人 靠重罰和教育

吳芳迪(台南市/自由業) |2013.02.22
781觀看次
字級

報載某公司負責人穿越馬路時,遭機車撞倒,肇事者指稱,老董邊走邊看手機也有責任,但法官判定車速過快,又未禮讓行人,才是肇禍主因。

回顧過去,前立委趙永清岳母在行人穿越線上遭砂石車輾斃;前大使陸以正走在斑馬線被計程車撞傷,並投書報端,希望盡早成立「道路安全協會」,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成效顯然不彰。

三年前,新加坡報紙專文刊登,台灣車輛禮讓行人有待教育,鑑往觀今,情況似乎並未改善。

在國外開車,遇到行人走斑馬線,都會禮讓行人先通過,這是道德的認知;一旦發生車禍,要用一輩子彌補,駕駛不得不小心,這是法律的制裁。換言之,教育和司法相輔相成,才能讓駕駛人嚴守分際。

台灣是大車吃定小車,汽機車吃定行人,弱肉強食,行人是最弱勢的一環。

斑馬線黑白分明,卻非生命的保障,當車輛不尊重行人,斑馬線成了陷阱,自保之道是眼睛放亮一點,以免成為輪下冤魂。

一連串事件提醒我們,低頭族誠然有錯,但行人路權理應受到尊重,尤其車輛欺負行人的惡霸行徑,光靠呼籲絕對起不了作用,訴諸良心緣木求魚,處三千六百元以下罰鍰,更是不痛不癢。

依照民主制度和人性思考,除了嚴懲重罰,從小就教育禮讓行人觀念,養成守法好習慣,才是治本的方法。

吳芳迪(台南市/自由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